第55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八月中旬,《生死抉擇》的劇組回到京城。
這部戲原計劃是三個月拍完,現在只用了兩個半月,進度飛速。
倒不是粗製濫造,而是京城電影製片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當地部門的配合,才有了這樣的結果,可見國有單位一旦發力,效率驚人。
這背後是韓三平的期望。
回到京城後,劇組沒有停下來,後期製作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早一天上映,就早一天出成效,畢竟時間不等人。
總局已經把組建華影集團的方案提交了上去,就等著批覆了。
像這種情況,只要中間沒有波折,過年之後檔案肯定會下來,人事任命也會跟著下達,年前的這幾個月尤為關鍵。
此時《鐵達尼號》在國內的放映接近尾聲,從春天到秋天,足足五個月的時間。
這種超長時間放映帶來的效果相當明顯,影片在國內的總票房達到三億六千萬,相當於四千五百萬美金,創造了一個票房紀錄。
相信這個紀錄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打破。
這場狂歡即將結束,帶給國內電影行業很多的思考,也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對於電影行業而言,看到了好萊塢最新的電影工業成果,知道了商業電影能夠做到什麼地步,開闊了眼界,明白了接下來要走的路。
一些人想走捷徑,覺得既然好萊塢有現成的東西,我們拿來用就好了。
比如把《鐵達尼號》的製作團隊請過來,打造國內的商業大片,沒必要從頭發展,費時費力,這是實用主義。
一些人覺得要發展自己的電影工業,穩紮穩打,否則只能有求於人,這是自力更生。
電影行業的圈內人就這兩個觀念展開了討論,目前實用主義佔據了上風。
這種思想不僅在電影行業,在社會上的各個行業都存在。
引起國外的先進技術是一種潮流,能夠引進為什麼還要花錢研究呢,能用不就行了。
講究自力更生的一般是老同志,實用主義者是年輕一代,他們比較急,圖省事,一心想要出成果,這同樣是一種浮躁的心態。
電影工業不光是拿來用就行的,要先打好基礎,否則以後會一直依賴好萊塢的製作團隊。
以電影特效為例,好萊塢發展了幾十年才有如今的成果,國內還是一片空白。
你拿來用可以,短時間內或許能出成績,可也要進行自己的研究。
不然以後國內的影片都要到國外做特效,花錢不說,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國內的電影工業還怎麼發展。
這個世上沒有捷徑可走,現在走捷徑,往後是要付出代價的。
林子軒支援自己發展,不過作為民營影視公司,眼下還是先打牢基礎再說,這種事情要未來的華影集團來做才合適。
《鐵達尼號》的結束,對《生死抉擇》來說是個好訊息。
韓三平把《生死抉擇》的上映日期提前到九月中旬,並利用自己的關係和華影公司達成了協議,影片在全國院線的排片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四十。
在北方各大城市要達到百分之五十,在京城甚至超過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京影廠和韓三平才能做到這個程度,其他人恐怕不行。
京城電影製片廠的影響力覆蓋北方地區,在南方的影響力稍弱。
韓三平派出京影廠的宣發人員到南方的各大院線進行溝通,爭取更多的排片。
到時候《生死抉擇》會在京城率先上映,隨後在全國鋪開。
以上是建立在《生死抉擇》票房大賣的情況下,如果票房不好,排片肯定會下滑。
前期會透過各種手段把票房托起來,形成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