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魂殿中燃燒在幾人眼前的仙焰。則並未顯出絲毫變化。

更令祝九暗感震異的是,本來跟在蘇星辰身畔,一刻不離。此時應在崑崙墟內的第五妖屍,漂亮宛似仙童的小丫頭,倏地出現在識海中。

照屍鏡上,頓時分出一朵仙焰命火,遁入小丫頭額頭內。

之後,這小丫頭,居然走進了照屍鏡之內,此後再無動靜。

這是什麼情況?祝九的心突突直跳。

此時,聞人令再次訴說道:

“深淵觀想術現世後,成為我宗最大的秘密,當時宗內所有天賦超卓之輩,都被集中起來。宗內甚至四處掠奪,從諸天世界,搜尋資質傑秀的天才,帶回宗內修習深淵觀想術。”

又嘆道:“但很可惜,不論資質多麼絕卓,最終必是一無所獲,無人能修出任何門道。後來,宗內之人甚至一度認為,這門神通,絕不是凡人的資質,能參悟修行。”

祝九當然知道這種猜測並不正確,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已將深淵觀想術的神通,運用到實戰中。

且深淵在初代淵帝后,還出過五任淵帝。

他們亦都曾自這門通仙之術上,取得過莫大成就。

果然,宋經天眸芒閃爍,緩緩道:

“時光荏苒,在初代淵帝以命火傳回神通的千餘年後,我宗出現一位天縱之才,如彗星般崛起於天下,芒耀大地,其人光芒璨璀,成為第一個悟通深淵觀想術的人。”

情緒中有幾分激動,又道:“他就是我宗的第二位淵帝。”

似知道祝九接下來要問什麼一般,向無顏眸光深邃的道:

“這位淵帝在晚年時,法力浩不可測,無人知他達至什麼層次。他突然宣佈閉關,百載不出,忽有一日,宗內響起這位大帝的聲音,言其閉關有感,將要遠行,之後即蹤跡全無。據種種跡象推測,他是去了深淵之下。”

向無顏以低沉的嗓音,繼續訴說道:

“這位一生充滿傳奇的淵帝,在入淵數年後,宗內命魂殿中,對應他的命火猝然熄滅。那一日天地同悲,夜晚升起一輪血月。整個深淵倏發秘流暗潮,黑氣漫溢覆蓋大半個太古大千界,場面不可想象。這也是另外幾代淵帝的宿命,他們的結局,一模一樣。”

第六層命魂殿內,陷入一片死寂,再無人說話。

按聞人令幾人所言,其後的四位淵帝,竟也都是沉入深淵內,最終死亡。

他們到底在生命的最後時期,感應到了什麼?相繼選擇同一旅程,進入深淵無盡處。

此時的祝九,也和五位淵帝一樣,可以修習深淵觀想術。進入深淵,是否亦會成為他的宿命?

矚目眼前的仙命之火,祝九陷入深深的思索。

兩個時辰後,四位長老與祝九。同從命魂殿走出,復又各自忙碌起來。

命運的齒輪徐徐轉動,世間萬千生靈的生命痕跡,沉浮與命運與時空的交叉之中,隨波逐流。

祝九從主峰離開後,首先回至崑崙墟。

眾人都在墟內,正將得自龍古大世界,隨九龍攀天車所化皇城,一同攝取出來的一條條精氣大龍,以及元氣世界珠打入墟內五色大地中。增加墟內靈氣。

元氣世界珠,每一顆都有十餘丈之大,圓潤清亮如月。其內晶瑩剔透,化顯出山川,草木河流,甚或是厚土陸地的景象,明明滅滅。

每顆珠內,都蘊含著龍古大世界,核心地脈氣眼內積存了萬古的靈氣。傳說。這樣一顆珠內的元氣,堪比一個小型世界的元氣總和。

因此被稱作元氣世界珠。

縱使傳說有誇張成分,亦足可側面證明這樣一顆珠內,元氣充分到了怎樣不可思議的程度。

祝九祭出樞紐總綱靈圖。收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