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我們到延安後,看到的秧歌劇對我們的啟發也很大,形式很好。看了《周子山》,它是根據秧歌劇發展起來的小歌劇。它打破了場次關係,利用走場過場形式,一會兒一場,不受場景限制,形式很好。當時我們也提出要演一個反映敵後生活的戲,演什麼呢?過去我們有個《白毛仙姑》戲,是一個多場戲,需分場次演,認為只能拍電影,作為舞臺戲就有點不好演了。現在想,可以把它搬到舞臺上了,因為它是敵後一個生動的故事。這個劇本是在一個敵後通訊上寫的,我們將劇本拿到“魯藝”,讓“魯藝”的領導審查。他一看,說是好東西,讓我們組織力量來搞。那麼,搞個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呢?搞個群眾喜聞樂見的,還是中國形式的歌劇?搞中國式的歌劇,就得向中國戲曲藝術學習。當時,找了秦腔藝人教我們,教舊戲的傳統動作、傳統唱法……

(郭錦華整理)

陳強(1918— ),原名陳慶三,河北省寧晉縣人。電影、戲劇演員。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1936年在太原幷州中學學習時,開始參加進步戲劇活動。1938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1939年調華北聯大文工團。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轉入西北戰地服務團。1944年回延安,在魯藝文工團當演員。1945年在大型歌劇《白毛女》中飾演惡霸地主黃世仁,取得很大成功。1947年,進入剛剛建立不久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先後參加拍攝《留下他打老蔣》(1948)、《橋》(1949)等影片。1950年,在影片《白毛女》中,成功地塑造了黃世仁的銀幕形象。之後,又在《畫中人》(1958)、《三年早知道》(1958)、《春暖花開》(1960)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1年,在影片《紅色娘子軍》中,成功地塑造了反面角色南霸天的銀幕形象,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一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電影配角獎。1962年,在影片《魔術師的奇遇》中飾演魔術師陸幻奇。此後,又在《海霞》(1975)、《大河奔流》(上、下集,1978)、《瞧這一家子》(1979)、《夕陽街》(1983)、《生財有道》(1984)等影片中飾演角色。

我從小就知道任伯年

關於我學美術的經歷,可簡單談一點。

我1921年生在上海市松江縣,我家三代人都是行醫的,小時候就我一個孩子。我的父親很喜歡書畫,而且他也很喜歡種一些盆栽。現在人家要我回憶,為什麼從小就喜歡畫畫,原因是很複雜的。有時候總是講跟環境有關係,跟父母有關係,有家庭的因素。我具體地講一點。我父親的房間裡掛了一張畫,是任伯年的,是複製品還不是原作。那時候我父親沒有條件去買原作,但是這張複製品不是現在的複製品,是石印的,印了以後人工上顏色的那種。任伯年畫了一個人騎了一個毛驢,那個人看見後面有一個推車的人。就是“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總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意思是你不要自己騎了毛驢,還去羨慕人家騎駿馬的,你回頭去還看見推車的,你比上不足,比下還有餘。所以我從小就知道任伯年。

我父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一個鄰居,他的上代人也是比較有名的,叫張祥河,這個人是刻美術叢刊的,有一種叫《四銅鼓齋論畫集刻》,石濤的《畫雨錄》第一次就是在他的叢書裡出現的。這個人後來在廣西、廣東做官。他的孫子叫張濤也很喜歡畫畫,常到我家來。他給了我幾本啟蒙時期的畫簿,我就根據它來學。小時候我家裡就一個孩子,家裡鼓勵得多,這樣就慢慢地喜歡上了畫畫。

同時,我們上海市的松江縣在明代的時候是很有名的。幾十年以前,還是松江府上海縣,我們的環境也有一些特殊的意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