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頁(第1/3頁)
章節報錯
萬一長公主……
於公於私,對雍城侯府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
這一刻卓昭節心中各樣念頭紛紛湧來,她心煩意亂的揉了把眉心,定了定神才問:&ldo;九郎還叮囑了別的話嗎?&rdo;
&ldo;世子說這事兒如今先告訴世子婦就是了,其他人那兒且不要透露。&rdo;鸞奴道,&ldo;只因現下君侯與世子都拿不準主意要怎麼告訴長公主殿下,這會,君侯與世子卻是進宮去了。&rdo;
卓昭節點頭:&ldo;是不能透露,今兒個宮中使者前來的事情知道的人都去看起來!尤其留意著角門那邊,誰敢在那兒亂咀舌頭,都把那舌頭給我割了!傳話下去,父親和九郎沒去說,誰敢把話傳過府,全家都不要活了!&rdo;
她雖然貌美,然而嫁到寧家以來發作起下人頗有狠辣的手段,下人們都是怕她的,聞言皆噤若寒蟬。冒姑也知道此事不小,忙答應一聲,先出去辦了。
卓昭節又道:&ldo;十孃的院子那邊給我看死了,若再有寧絹那樣的,閤家發作,你們也要受罰!&rdo;
阿杏忙道:&ldo;婢子就去!&rdo;
安置了這兩處,卓昭節才吐了口氣,問鸞奴:&ldo;可知道大房究竟為誰所害?&rdo;
唐三沒下手,唐四沒下手,寧戰即使要來苦肉計,最多豁出去自己,難道還能把子孫全搭上、就留個孫兒?這怎麼可能!就算他瘋了,五子五媳也不可能一起跟著發瘋罷?
鸞奴卻搖頭:&ldo;內侍來的匆忙,君侯聽到訊息後立刻亂了方寸,世子問了幾句,見君侯的模樣,覺得還是進宮去和聖人、皇后娘娘商議了才穩妥。方才就走了,沒顧得上細問。&rdo;
卓昭節深深嘆了口氣:&ldo;我曉得了,你……你先下去罷,叫我好好想想!&rdo;
本來寧搖碧和卓昭節都預備安置、外衣都脫了,方才聞說內侍叩開坊門前來,曉得有大事才重新穿上。這會初秋就端了盞酪飲進來,道:&ldo;世子婦先喝點東西提一提神罷,世子進宮去怕是一時回不來的。&rdo;
&ldo;這樣的大事他今兒個怕是都回不來了。&rdo;卓昭節搖了搖頭,伸手去端那酪飲,初秋忙道:&ldo;那婢子去換點助眠的羹湯來罷,免得世子婦喝了這酪飲睡不著。&rdo;
&ldo;我如今就是喝了安神湯怕也睡不著。&rdo;卓昭節心煩的嘆了口氣,道,&ldo;不必換啦!&rdo;她隨便喝了一口,也無心去品嘗到底味道如何,喃喃道,&ldo;明兒個‐‐便是暫時瞞了祖母,難道還能瞞一輩子?明兒個可怎麼辦?&rdo;
實際上長公主這麼大年紀了,寧戰又是被流放到劍南,當真要瞞長公主一輩子本來也不是不可能‐‐就說寧戰救活了,然而不便顛簸,還得在劍南修養,等長公主寬了心,再尋點事情調整政局,讓長公主自己提出不要寧戰回長安‐‐那些孫媳嚴令不許洩露,打發她們不許回長安就是了。
派擅長臨摹字跡的人每年仿著寧戰的筆跡寫幾封問安信箋,託驛站送些土產……
這樣過上幾年也許長公主這輩子都會以為長子一房還好好的在劍南盼著回長安……
奈何大房還有個年方四歲的寧朗清倖存了下來。
寧朗清的母親也姓歐,是祖母歐氏的另一個侄女歐如暮,敦遠侯的嫡幼女。也就是說,即使不將這小郎君交給長公主撫養,讓外家撫養,那也是養在長安,既然在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