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使德國人深為不滿。這種“集體過錯”的看法在戰後西歐盛行一時,其代表人物是英國人羅伯特?範西塔特,所以又被稱為“範西塔特主義”。按照這種觀點,德國人就是好戰、挑釁、侵略和恣意胡為的同義語。主張集體過錯論的還有一批遭受納粹迫害而流亡國外的知名作家,其代表人物是托馬斯?曼。

戰勝國某些人的偏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國人對戰爭責任的反省,但也使德國人產生了對立情緒。如何回擊範西塔特主義,並在具體的辯駁中,找到了如何正確總結歷史教訓,區分戰爭責任的途徑,是德國知識介面臨的任務。而黃曆的講話,卻幫助德國人在已經淪為道德和精神廢墟的人世間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得到了啟發。

德國福音教會率先發表了斯圖加特認罪書,書中說道:“我們極其沉痛地說:是我們給許多民族和國家帶來了無窮的痛苦。現在我們代表整個教會說出我們已經向教友們表示的意思:我們曾經多年以耶穌基督的名義同納粹暴*所體現的邪惡精神作過鬥爭,但我們也要控告自己沒有更勇敢地明認,沒有更虔誠地祈禱,沒有更愉快地相信,沒有更熱烈地愛。”

聯邦德國第一位總理、被譽為德國“經濟之父”的阿登納隨後也在政策宣告中表示:“新的德意志國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對猶太民族犯下了罪行,並且有義務做出物質賠償時,我們才算令人信服地與納粹的罪惡一刀兩斷了。而遠隔萬里的黃總統的講話,將使我們結束一段充滿著痛苦與犧牲的罪惡歷史邁出重要的一步。”

輿論已經掀起,對日和會的主動權比重逐漸地向黃大總統這邊傾斜過來。。。。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六十五章日本的困境

第三卷血火征程'第一百六十五章日本的困境

第一百六十五章日本的困境

輿論掀起,發酵,壯大,這樣一個連貫的過程在南洋聯邦的jīng心策劃下順利而成功地完成。

關於日本戰爭罪行的披lù一直是南洋聯邦在進行的工作,南洋聯邦的民眾對日本一直是處於不滿和仇恨的狀態。而且,南洋聯邦並不是只滿足於國內,在國外也以資助研究等名義聯絡了一批代言人。現在,就如同集結號吹響,在全世界幾乎都掀起了反日的風暴。

甚至,美國國內的輿論也開始對日本戰後反思提出了意見,認為“美國對日佔領後所實行的民主改造是不徹底的,毫無疑問,美國有足夠的力量對日本施加影響,但美國並沒有利用對日本的主宰地位,使日本對歷史進行應有的、有利於地區和平的反思,對因侵略戰爭給亞洲周邊和其他國家造成的傷害進行深刻的反省。”

《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從在坤甸對日和會第二階段會議上可以看到,日本在國際社會除了美國沒有同情者,整個亞洲都對日本充滿了憎惡,而這個被所有亞洲國家厭棄的國家卻有唯一的朋友——美國,我們對此不知道是感到榮幸,還是感到恥辱。”

《紐約時報》適時刊登了駐日記者的文章,這位美國記者在考察了靖國神社後,吃驚地發現:按照靖國神社的歷史邏輯,日本侵略亞洲各國並偷襲珍珠港純屬“迫不得已”,是為了從西方殖民者手裡“解放亞洲”。彷彿戰犯不是東條英機,倒成了羅斯福他對這種曲解歷史的觀點感到“非常令人不安”。

美國民眾一直對政fǔ提供的資訊深信不疑,此時卻發現對日本歷史置之不理,自己的利益也將受到傷害和威脅。現在,民眾開始紛紛指責美國對日本的庇護和袒護,批責日本的國家誠信,同時也開始更加深刻的認識日本戰後反思的不徹底xìng意味著什麼。

而美國一些政要和主流媒體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開始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採取批評、干預和敦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