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安置進入北婆羅洲,一舉兩得。

一九四七年七月九日,第一次中東戰爭在英美緊急出動的聯軍制止下,終於落下了帷幕。結果當然是讓黃曆哭笑不得,以色列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遭受重創,耶路撒冷的舊城和新城都被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派出的“阿拉伯軍團”所佔領,阿卜杜拉如願成為“耶路撒冷之王”。伊拉克軍隊佔領了納布盧斯、傑寧和離地中海只有十一英里的圖勒卡姆,並威脅著猶太城赫德拉,幾乎達到海邊。埃軍佔領了比爾謝巴、希布倫以及內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幹線,兵鋒已迫及特拉維夫。敘利亞軍隊攻克了約旦河兩岸的四個猶太居民點以及太巴列湖南端地區。

儘管以色列喪失了很多聯合國劃給它的土地,但其頑強的抵抗依然令阿拉伯聯軍付出了很大的傷亡。戰爭在英美直接介入後暫告結束,以色列死亡一萬餘人,阿拉伯方面死亡一萬五千餘人,可以看出兩者的戰鬥精神有很大的差別。

但隨後產生了有利於以色列的變化,各個阿拉伯國家爭論不休,聯合國所規定的巴勒斯坦國還是未能建立。外約旦部隊佔領了聯合國分治決議劃歸巴勒斯坦人的約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區和耶路撒冷城所屬的大約四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不還給巴勒斯坦人,頗有要據為己有的意思;埃及則控制了越過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戰略公路,想繼續保持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沿海平原的軍事威脅;其他阿拉伯國家也各有心思,對建立巴勒斯坦國興趣缺缺。

哼,哼,沒有辦法的事情。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以色列有了鹹魚翻身的機會,憑藉世界各地猶太人的經濟實力,以及美國的大力扶持,必成大患。只是美國被迫跳到前臺,與阿拉伯國家的矛盾激化,倒也讓黃曆頗有幸災樂禍的感覺。慢慢來吧,中東無戰爭,怎麼能混水摸魚。從這一點來看,黃曆倒是稍感滿意。

但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卻讓黃曆很不爽,美國佬真的向東印度群島插手了。從長遠來看,美國人現在顯然已經與印尼共和國的右派勢力勾結起來,逼跑荷蘭人是第二步,第三步便是扶持起一個既不是荷蘭人管轄的,又不是南洋聯邦的獨立國家,以防止南洋聯邦合眾國的一家獨大。

茉莉芬事件表面上是印尼共和國內部GCD與右派勢力的衝突,但黃曆卻看到了美國人的影子。在整個事件中,左派勢力在印尼共和國遭到了沉重打擊和無情清洗,沙利佛丁、慕稜、陳馬六甲等印尼共領導人物被殺害,右翼勢力登臺。

第一百二十七章馬來亞華人新曆程

政府必須堅持以民眾利益為主導的方針,過分重視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而忽視最大多數民眾的利益,勢必累積出大問題,而產生爆發性的崩潰。在中國大陸敗退的蔣政權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最最根本的問題便是沒有解決中國的農民和土地問題。

南洋聯邦合眾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自四五年便已經開始正面這個問題,並將之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進行了研究和落實。經過籌備和調查,第一階段土地改革自一九四六年率先在婆羅洲開始。

而作為比較成功的經驗,臺灣在歷史上的土地改革措施被精心改善後加以施行。由於婆羅洲地廣人稀,土地開發尚不發達,也給建國初期資金缺乏的南洋聯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到一九四八年九月,婆羅洲的土地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大批農民獲得了土地,自耕農數量大幅增加,這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勞動積極性,提高了單位生產量。每公頃稻米產量為2600公斤(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