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種情況,御前會議確定了《中國事變處理綱要》。其方針為三條:一是繼續對中國進行武力打擊;二是封鎖海、陸、空路線,嚴加杜絕美、英援助中國抗戰的行為;三是調整日、蘇邦交,使用一切政、戰手段,削弱重慶政權的抗戰意志,使之迅速屈服。
新任日本政府陸軍大臣的東條英機和大本營陸軍部參謀總長杉山元認為:日軍陸海軍必須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從陸地、海洋及空中切斷中國與美、英等西方列強之間的聯絡,切斷法屬印支路線,破壞滇緬公路,兼以海軍封鎖海面,陸軍封鎖海港,加強對華經濟壓迫。
在此之前,日本新組建的印度支那派遣軍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部隊進駐法國的殖民地越南河內,切斷了經河內進入中國雲南和廣西的國際路線,並作為日本海軍轟炸中國內地的航空基地。日軍進駐河內四天之後,海軍航空部隊就起飛轟炸了重慶政府的“後院”昆明市。
日軍在集中轟炸機不斷對中國國民政府的大後方和福建等地進行狂轟濫炸的同時,全力鞏固華北控制區,然後開始抽調兵力,準備發起一次反擊。
由於日本陸軍的攻勢暫時停滯下來,國共兩黨在很多地方鬧摩擦,雙方都互有傷亡,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訊息傳出之後,國內備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海外華僑代表,紛紛全力斡旋,同時,以此為契機,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召開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爭取全面解決問題。面對海內外的指責,尤其是為抗戰提高了鉅額資金支援的華僑的指責,使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不得不做出民主的姿態,決定在1941年初召開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會議的地點就在陪都重慶。
國民參政會是由國民政府威立,包括國民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在內的全國最高諮詢機關。抗戰全面爆發以後,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國民黨、**以及其他抗日黨派和全**民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
年8月,“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成立,由國防最高會議主席聘請**、青年黨、救國會和各界人士為參政員,作為國防最高會議的諮詢機關,這是後來國民參政會成立的基礎。
年3月1日,中國**正式提出了“建立民意機關”的主張。鑑於軍事形勢的危急和外交上的孤立,國民政府決定接受**的主張,結束國防參議會,“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之決定與推行”。隨後制定了《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遴選了第一屆國民參政員。
年7月,國民參政會在武漢正式成立,並舉行了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在其後的幾年時間裡,一共舉行了五次會議。儘管國民政府稱國民參政會是反映民意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之代表機關,但是參政員均由中央政府遴選,不能完全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遭到包括**在內的中間力量詬病,不過,相對於國民黨之前的政策還是很大的進步,所以都非常積極地參與進來。
確定召開第二屆第一次國民參政會議之後,國民政府立即藉口第一屆的參政員的時效已過,需要重新遴選,把大量的國民黨黨員塞了進去。出乎預料的是,高飛、蔡羽訐和邁克羅森三個人都被選中,要求他們立即趕往重慶參加參政會議。
“高飛,國民政府根本就沒有實現民主的誠意,咱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參加這個參政會議,去給他們粉飾太平!現在,日本人的飛機、軍艦整天在沿海轉悠,搞得人心惶惶,你這個閩粵兩省的軍政首腦再離開一個多月,豈不是雪上加霜?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專心解決咱們自己的事情,只有在戰場上實實在打擊日寇,才是救國救民的好辦法,其他的都是虛妄之辭,完全不用理會!”
接到國民正炙府的通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