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戰場上硝煙瀰漫,殺聲震天,槍炮轟鳴,數里外可I司”。但該戰區只同日軍激戰三晝夜即被迫退回原防區,“至其任務未成”,受到軍委會的嚴責,第五十軍軍長郭勳祺被撤職。

第五戰區:該戰區攻勢凌厲,曾攻佔王家嶺、汪家河等堅固據點,日軍傷亡慘重。日軍記載道:“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敵人對信陽、應山的進攻從未停止”,防守信陽、應山的第三師團及防守襄河河畔的第十三師團在整個冬季攻勢中“受到敵軍頑強、頻繁反覆進攻”,日軍損失兵員、武器甚巨。第八戰區:該戰區之傅作義部曾攻入包頭,並克復五原、臨河等地,共殲滅日軍四千六百餘人,擊斃日軍水川伊夫中將及兩名大佐,日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受到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第十戰區、冀察戰區、魯蘇戰區均無較大動作。

而取得戰果最輝煌的,無疑是第四和第九這兩個協同作戰的戰區。

其中第四戰區既要保持對本戰區的攻勢,又抽調六個師的兵力,由戰區司令長官高飛親自指揮,協助第九戰區作戰。

在此次作戰中,第四戰區集中六個師的兵力,擊敗日軍精銳第11軍之第6師團。生擒日軍第6師團師團長町尻量基中將,殲滅日軍第6師團、第33師團、第14混成旅團備部總計一萬一千八百餘人,戰果輝煌,全國矚目!

只要高飛在的地方,勝利唾手可得,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全民民眾心目中一個共同的想法!

民眾們不會去考慮在這樣大捷的背後,隱藏了多少**將士的生命和鮮血,在戰場上發生了多少日月垂淚的故事,他們要的只是勝利!

勝利,往往能夠掩蓋一切!

冬季攻勢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民黨軍隊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性的戰役。這次戰役對今後的戰爭雙方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方面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冬季攻勢歷時三個多月,國民黨軍隊直接參戰兵力達五十五萬餘人,出擊一千零五十次,與敵作戰一千三百四十次,殲滅日軍三萬多人,俘敵四百餘人,擊沉、擊傷敵運輸艦船九艘,繳獲各種火炮十一門,步槍兩千七百多枝。日軍自己也承認:這次作戰“付出的犧牲是過去作戰不曾有過的”。

其次,顯示了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抗戰以來連續敗北的國民黨軍隊,經過簡化指揮機構、整訓補充,其戰鬥力已基本恢復:同時,一改過去死守陣地、被動挨打的作法,增強了進攻意識。此次冬季攻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共抽調近一百個師的強大兵力,向日軍發動了全面攻擊,確實是大出日軍的預料。

日軍在作戰役總結時也認為:這次冬季攻勢的規模及國民黨軍隊的戰鬥意志”遠遠超過我方的預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戰區的反攻極為激烈”,“敵人的進攻意志極為頑強”,“一直到一月二十日左右,兩軍仍然不見勝負”。

第三,滇緬國際交通線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發動冬季攻勢的原因之一即為確保滇緬國際交通線的安全。經過冬季攻勢中的桂南會戰,入侵桂南、威脅滇緬國際交通線安全的日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只能龜縮在南寧附近,已無力再抽出兵力去切斷滇緬國際交通線。同時,在客觀上減輕了敵後戰場的壓力。

但是,冬季攻勢也暴露了國民黨軍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備部之間配合較差。由於歷史原因,國民黨軍隊中的中央軍與地方軍、地方軍與地方軍之間相互猜忌,備不聽命,而且作戰時儲存實力,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

在傅作義部在綏西保衛戰中,原定在豐濟渠以東地區埋伏第三十五軍及寧夏馬鴻賓之第八十一軍伏擊日軍,由於第八十一軍的擅自撤退,致使伏擊戰變成了遭遇戰,打亂了傅作義總的作戰部署;再如由傅作義指揮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