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硬闖第九軍團重兵佈防的馬當要塞。

然而,國民政府大本營和高階指揮官們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統帥部在武漢會戰陷入僵局的時候就開始計劃在廣東登陸,包抄中**隊的後路,只是礙於兵力不足才遲遲沒有發動。

但是,當蘇聯在“張鼓峰”事件之後的低調處理使日本摸清了蘇聯的底細,知道這個強勁的對手暫時沒有對付自己的意思,於是從關東軍抽調了第五、第104和第18師團以及飛行第4團組成第21軍,在海軍第五艦隊的配合下,集中四萬餘人的兵力,於10月12日在廣東惠州的大亞灣地區登陸,並一舉突破了守軍防線,向內陸挺進!

廣東省有將近兩千公里的海岸線,內陸地形丘陵起伏,山巒縱橫,非常不適於大兵團機動作戰,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惠陽、博羅、增城、順德和南海的粵中地區,這裡東接香港,北連抗戰爆發前夕才剛剛通車的粵漢鐵路,可以直達華中腹地,是中國南方物資進出的大動脈。

根據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規定,北起大鵬灣,南至寶安的這一殷臨近香港的水域的引水權歸英國政府所有,也就是說港英政府對在這個地區的船舶出入有控制權,這裡對英國來說具有極大的經濟利益。故而,負責廣東防務的第四路軍總司令餘漢謀認為日軍不會冒險與英國發生直接衝突,不會選擇這裡作為突破口。另一個合適的登陸地點是虎門,但是中國從十九世紀開始就在虎門修建了強大的要塞並多次重創外敵,日軍如果選擇這裡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這樣一來,日軍如果想切斷粵漢鐵路的話,只有一個合適的登陸地點一一大亞灣!

這裡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洋麵寬廣非常適合大兵團登陸作戰,陸路又有公路與淡水和惠州相通,便於登陸成功之後向內陸挺進。餘漢謀和第四路軍的指揮官們認定日軍一旦入侵,肯定會選擇這裡作為突破口,於是在廣州和大亞灣之間部署了四道防線,並且集中了十個師中的七個師佈防,準備工作可以說非常的充分,後來的形勢發展也證明了他們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然而,抗戰爆發以後,大本營抽調全國部隊加入淞滬會戰,先後從廣東抽調了四個師又一個旅的兵力北上,接著又在廣東整訓的部隊當中抽調了兩個軍投入蘭封和南潯路戰場,廣東的防務因為部隊不斷被抽調而吃緊。與此同時,廣東已經成為中國時外物資轉運的最重要路線,而當上海和華北地區的沿海港口全部淪陷之後,抗戰所急需的物資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經廣州轉運,最主要的原因是粵漢鐵路開通了韶關至株洲之間的線路,使廣東的物資能夠透過鐵路非常方便的運送到武漢戰場,這個優勢福建所無法比擬的。

日本東京統帥部深知廣東對於中國抗戰的重要性,處心積慮地謀劃了一個多月,終於在1938年10月12日擊潰守軍的抵抗,向淡水挺進。此時,駐守淡水的第151師541旅在日軍逼近時,非但沒有進行積極的抵抗,反而擅自後退,致使**在淡水經營多年的永備工事白白落入敵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緊接著,駐防橫崗的第453旅一觸即潰,日軍於14日佔領惠陽城。就這樣,整個大亞灣陣地在短短的兩天之內全線崩潰,日軍全速向廣州攻擊前進,整個廣東的形勢岌岌可危!

接到大本營的敵情通報之後,高飛當機立斷中止會議,大聲說道:“東進蕪湖的計劃取消,第167師和新四師留守馬當,其他部隊向景德鎮集結,準備南下!”接著又對機要參謀說道:“去電福州總部,命令防衛軍立即在閩粵邊境佈防,第78師向龍巖集結,第49師進駐廈門漳州一線佈防,新一師進駐泉州,新三9幣和補充師拱衛福州,補充師以及防衛軍的其他部隊在遊擊司令部下屬部隊的配合下防禦閩北和靛南地區。另外,海軍快艇部隊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