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痛,他不會摔跤在同一個路口。然而,九江丟得太快,又叫他不能接受。這是一場以地域換時間的戰爭,自己所怙恃的一是兵源的優勢,二是遼闊的國土。沒有寸土必爭的決心,再大的疆域也經不住敗家子的揮霍。

第2兵團總司令張發奎太叫他失望,九江防禦戰競連號稱“鐵軍”的第4軍兵不血刃就棄城失地,而且是敗在一個據說剛剛新編成的二流師團之手,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於7月31日電令張發奎離開前線,算是革職處分也罷:“南潯方面的軍事即日起由薛嶽、吳奇偉兩總司令負責主持,張總司令發奎即行調回可也。”

張發奎寫了一個詳細的檢討,又有陳誠為他說項緩頰,稱九江撤退是自己的命令。看在北伐老將的情面,蔣介石也不好嚴究。可憐預11師和第128師,被取消番號,當了張的替罪羊。張發奎日後在回憶錄裡對此事耿耿於懷,頗有微詞。誠然,一個雄心抗日的愛國將領親提王師擊鼓上陣,剛與宿敵交手就被繳了傢伙,是有些冤枉的。

江北的黃梅離田家鎮要塞僅六七十公里,日軍已酣睡於臥榻之側了。

這幾天江南日軍又發起了新的攻勢,江北日軍似為守勢。其實,煙俊六和及長谷川清於7月31日已於軍艦上達成協議,將集中海空兵力,配合第11軍和正在集結的第2軍進攻武漢。本來,7月底公平中佐按煙俊六的意見,回東京大本營達成共識:鑑於長江流域高溫,決定待秋後8月再發起攻擊,此之前應加強政治誘降。但日後爬上海相高位的及川中將堅決反對,認為夏季汛期正是海軍配合陸軍作戰的最佳時機,秋後枯水季節乃海軍用兵之大忌。煙俊六拗不過及川,只得和及川簽訂《關於攻佔漢口作戰陸海軍協定備忘錄》,其“要領”為:

1.華中派遣軍以第11軍由揚子江方面,以第2軍由大別山麓方面進行作戰,在攻佔武漢地方要地同時,儘可能大量消滅日軍。

在此期間,航空兵團進行空中作戰。

2.中國方面艦隊以第3艦隊進行揚子江的溯江作戰,在擊敗當面之敵的同時,佔領水路,協同陸軍攻佔武漢。在此期間,航空部隊進行空中作戰…,.按照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從7月4日下達、後來又有所調整的所謂第133號“大陸令”,參加武漢會戰的部隊序列已達20餘師團:

九江和黃梅在日軍的指劃之中陷落,對國民政府的抗戰決心不能不蒙上一層陰影。前天由汪精衛主持召開的黨政軍首腦會議上,作出了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備院、部、會駐漢辦事處一律撤銷,限期搬往重慶的決定。

湖北省政府和軍委會計劃在河南信陽雞公山設立行轅,作為避暑去處。雞公山上有許多西式洋房。多為傳教士們的避暑別墅,因戰爭他們大多回國。山上的空閒洋房略作修繕,並由郵電部架設了雙銅電話線,規模相當可觀。

山間有一座特別精緻的別墅,忝作蔣的行宮,但他一推再推,無心享受那清涼世界。南嶽衡山也是一消暑佳境,部分軍委會的單位如遊擊訓練班已在那裡開課。半山亭改造一新,公路線四通八達,蔣介石也不得不屢屢失信於南嶽至尊司天王……這晚,蔣介石和李宗仁一起,睡在這個鄂東山區的無名小廟裡。他幾乎通宵未眠。似乎總聽到有炮聲隱隱傳來。第二天一大早,他坐在鋪上練完坐功,臉都顧不上洗,叫來隨行的林蔚,說:“我總放心不下田家鎮和富池口,我再三考慮,我還是去一下田家鎮的好。”

“委員長,”林蔚連連搖頭:“這恐怕絕對不行!如果委員長不放心,可叫吉甫來這裡或武漢。”

“他不能離開的,”蔣介石嘆口氣,沉重地說,“這樣,先給他發個電報,田家鎮是不能丟的,是要給我死守的!這個意思要講明白:田家鎮和富池口乃大別山及贛北我主陣地之鎖鑰,乃五、九戰區會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