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第106師團長和臺灣步兵旅團長對安藤利吉的良苦用心心領神會,隨即向大本營發出攻克翁源和英德的捷報,然後調頭返回出發陣地。
“作戰能否取勝,取決於當時的態勢,如果態勢沒有部署好,那麼再好的戰術優勢也沒有用!”
面對那些不理解日軍為何突然撤退的將領們,高飛給出自己的解釋!
(未完待續)
第五百章 不惜代價!
日本陸軍航空兵在海軍航空兵的支援下,對以重慶為中心的國民政府大後方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狂轟濫炸,不但使中**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到重大損失,而且對民心和士氣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
為了消除日軍轟炸的陰影,恢復民眾的信心,打擊國民黨內部的失敗主義情緒,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大本營決定對盤踞武漢的日本第11軍發動一場比冬季攻勢規模更大的夏季攻勢。第三、第五和第九戰區接到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之後,立即根據統帥部的戰略意圖,著手整訓部隊,補充兵員裝備,準備大反攻。
然而,受到中**隊冬季攻勢沉重打擊的華中日軍,也正在策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報復作戰,故而,在獲知重慶方面即將發動夏季攻勢的訊息之後,決心以先發制人手段,徹底打破第五、第九戰區的夾擊態勢,爭取戰略上的主動。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批准了這一先發制人的作戰方案,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迅速調集了第三、第13、第39、第40師團等部,於1940年5月1日,發動對李宗仁第五戰區的進攻。左路日軍由第三師團和石本支隊組威,由信陽以北向西進攻;中路日軍包括第39師團和池田支隊,由隨縣向襄陽進攻;右路日軍以第13師團為主力,由鍾祥向北進攻,到達棗陽地區後,與中路第39師團和池田支隊會師後,齊頭並進向西進攻。日軍的戰略意圖是以左、中、右三路同時西進,將第五戰區主力迂迴包圍子棗陽地區唐、白河畔,予以殲滅。
面對優勢日軍的攻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認為,日軍作戰的特點是速進速退的短促突擊,在達威戰術目的之後,會在一至兩週的時間內撤退回出發陣地,故而命令戰區主力備部,避開日軍進攻鋒芒,向側面山地退避,然後迂迴到日軍的退路進行夾擊,只留小股部隊沿途阻擊遲滯日軍,日軍第三師團和石本支隊一路猛衝猛殺,迅速攻陷泌陽,準備乘勢向西猛進,突然收到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十萬火急電報:湯恩伯第31集團軍開始南下,其精銳部隊4日到達泌陽北側,有於當夜攻擊第三師團右側背之勢。
聽說後路受到優勢中**隊的威脅,左路日軍立刻停止前進,迅速搶佔有利地形,構築陣地,準備迎戰,園部司令官還很不放心,當即又調一個旅團配屬第三師團,以加強其力量。結果,整整兩個師團的日軍在泌陽提心吊膽地呆了三天卻連第31集團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才意識到上了當,於是氣勢洶洶地繼續西進。
5月8日,三路日軍會師於棗陽地區,卻撲了個空,中**隊主力早已不在此地。
此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認為,日軍作戰習慣於就地掠奪補充給養,攜帶的糧食不會很多,而自己的轄區以內已經進行了堅壁清野,日軍肯定無法蒐集到足夠的糧食,只有撤退回出發陣地這一條路,正是痛殲日軍的好機會,於是第五戰區集中了張自忠、湯恩伯等四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將日軍第三師團包圍於唐白河畔,準備將其殲滅。
但是,李宗仁沒有預料到的是,日軍此次攜帶了大批補給,再加上沒有遇到中**隊的頑強抵抗,所以仍然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於是圍殲戰就演變成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血戰。在日軍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攻擊下,中**隊的包圍圈很快就被打得支離破碎。
這時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