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日本人去了之後才改為現名。類似的還有原名。阿猴’的屏東…在臺灣日常用語中,也有不少日本的蛛絲馬跡。臺灣人把衛生間稱為’化妝室’,幼兒園稱為’幼稚園’,在日語中都能找到相同的漢字稱呼。稱呼老人喜歡用‘歐巴桑’或者“多桑7。
再一個就是飲食。臺灣人喜歡的許多食品,都是日本風味。生魚片以及各種各樣的便當,有日本印記;還有個什麼’關東煮’,也是日本小吃。
洗溫泉澡是臺灣人喜歡的休閒方式,被稱為‘泡湯’。最早也是由日本人開發出來的,日本人改變了很多原住民的習俗。泰雅人的文面,就是在日本人佔領臺灣之後被強制禁止的。
從表面上餚,日本人人臺後開辦了師範學校、醫科學校等,但他們的目的是企圖透過教育對臺灣人洗腦。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對臺灣實行的所謂的’皇民化教育7,在全臺威立’皇民奉公會’,600萬民眾都是其會員:要求臺灣人敬拜日本的‘天照大神’,連小學生也不能倖免,每月1、8、15日都要舉行全校性參拜。1910年,日語在臺灣被稱為‘國語’,學生在學校裡都被迫講日語;1937年,中文報紙被全面禁止。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日本開創了臺灣的工業時代。當時,臺灣完成了穿越全島的鐵路等交通基礎建設,製糖、制鋁等工業也發展起來。不過,所有這些建設都是為當年日本所需而規劃的。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後,有意把臺灣作為基地,以便為日本南進輸送物資。也就是說,臺灣經濟發展的獲利者絕大部分都是日本人。”
弟兄們都在那仔細的聽著,高飛說到這裡,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所以,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反而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何要徹底根除日本在臺灣這幾十年的惡劣影響,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大事情!”
(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九章 特工大戰(上)
南京,民國29年,公元1940年。
這一天,汪氏中央政府便在其時由日陸軍經營的《新申報》,日海軍管制的《新聞報》
《申報》,林柏生掌握的《中華日報》,金雄白的《平報》,袁殊的《新中國報》,以及由李士群、胡蘭成控制的《國民新聞》等七家主要報刊,頭版頭條地刊發了,唐生明即將投身於“南京和平運動”的重要訊息:
“據中央社訊:國民政府改組還都以來,革命軍人之諳識體治、深明大義者,紛紛來京報到,積極參加和平運動,有如風起雲湧。頃悉唐生明將軍也已來京。唐將軍系唐生智胞弟,畢業於黃埔軍官學校,中日戰事發生後,任長沙警備司令,長沙大火之後調任常桃警備司令以起於今。因鑑於無底抗戰之非計,乃毅然離去,不避艱難,問關來京。汪主席於賜見之餘,至為欣慰,且深致嘉許,已決定提出中央政治會議,畀以軍事委員會委員要席,俾得展其抱負雲。”
汪精衛以偽中政會主席身份,“擬特任唐生明為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將高參”。
唐生明這潛伏下來的關鍵一步棋,走得還不錯。
其實在這個時期,曾經顧盼自許的汪兆銘,拜倒在日本人的戰靴之下,作了一種小鳥依人的媚態。他自己也覺得面子上十分難堪。
於是,在一班謀臣的策劃下,汪精衛便打出了“和平運動”與“曲線救國”的兩杆破旗。
“和平運動”那玩意兒,到底該如何弄,諸如唐生明這樣的“戰將”,一時也鬧不明白。所以,便由汪精衛近侍的一班搖筆桿的文人去隨便糊弄。
唐生明的老本行是扛槍打仗。所以,蔣介石讓唐生明把心思主要放在如何杯葛汪偽政權“曲線救國”的軍事方面。
說起來,汪偽政權雖然趔趄著出現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