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試探地問:
“光亭兄,你對委座的指示有何感想?”
杜聿明悶悶不樂地搖搖頭:“感想有什麼用?委座向來不容質疑的。“口高飛微微笑道:“委座委我為遠征軍司令長官,你為副長官,率領部隊入緬作戰,就是同舟共濟。所以應該敞開胸懷,推心置腹地談一談。”
杜聿明看看對方,覺得高飛還不至於打自己的小報告。於是頗為憤慨地說:“要說英美的裝備比我們精良,這是事實;因此就說英美將領的戰略戰術比我們高明,那實在不敢恭維。我們有抗戰四年的經驗,而英美在此之前多年沒有戰爭,將領乃至士兵都缺乏實戰經驗。怎麼用兵,怎麼佈陣,光是口頭上講講是沒有用的,紙上談兵乃兵家所忌!結果反要我們去聽這些人的指揮,太沒有道理了!”
高飛點點頭道:“是,你的話很有道理。
據我所知史迪威前前後後在中國十年之久,自稱是中國通,美國政府大概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才派他來中國的,跟一個自以為是的人打交道,甚至讓這樣的人來指揮,那是十分危險的。”
杜聿明長長出了一口氣:“委座也並非不知,但是,據說美國人準備裝備我們六十個師,這確實具有極大誘惑力。這些裝備及其他一切援華物資的分配權,都掌握在史迪威手裡,他有這樣一張王牌啊!“口高飛不以為然地搖搖頭:“我們已經抗戰了四年之久,我相信就這樣再抗戰四年也沒有問題。何況美國人援助我們抗日,並不只為我們中國的存亡,而是利用中國戰場吸引日寇大量兵力。如果我們失敗了,日本人就可以用中國戰場上的百萬兵力去打擊英美兩國。所以,我認為不管我們是不是聽從史迪威指揮,援華方案是美國國會既定方針,他史迪威想要從中阻撓也辦不到。”
杜聿明承認高飛的觀點有道理。但是,他同時也清楚蔣介石的為人,總想多向美國人要些援助,這就只能透過史迪威去向羅斯福總統討要了。再者,儘管援華是美國國會既定方案,史迪威阻撓不了,但是,史迪威可以少給,把時間拖長了慢慢擠牙膏,甚至可以向羅斯福說中國不需要那麼多,扣掉一部分。所以苦笑著道:
“所謂威事不足,敗事有餘,小人的特長史迪威是具備齊全的。“口高飛一笑而道:“真是精闢之極的分析!
但是,你的第五軍將是入緬作戰的主力,所以你的態度很關鍵。”
杜聿明哼了一聲:“第五軍是不會聽人擺佈的。委座講了,部下可以直接請示。“高飛聽了不禁一驚,因為他對當時蔣介石如此回答就很有意見,認為是很不負責任的話,卻不料杜聿明竟會當了真。於是十分嚴肅地說:
“光亭兄,你不能存有這樣的幻想。緬甸距重慶何止千里,而且戰場上瞬息萬變,容不得你再請示委座。再者,你聽委座的,史迪威可不聽總司令的,僵持起來,你也難辦啊。”
杜聿明聽了不禁皺緊了眉,高飛考慮得太對了,而且即便沒有史迪威從中搗亂,蔣介石也慣於在千里之外看著地圖指揮前方打仗,甚至往往命令下到一個師、一個團,這都是前敵指揮官所無法接受的事。但是,他又能怎麼樣呢?難道連蔣介石的命令也能抗拒嗎?於是盯著高飛,試探地問:
“請問老弟何以教我?”
高飛淡淡一笑:“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將者必須有這點主動權,否則是無法隨機應變,取得戰爭勝利的。“口杜聿明連連點頭:”光亭當牢記於心。”
停了停又奉承道:“有你老弟來指揮,是十萬遠征軍將士的福氣。我有信心在麾下效命,必能取得勝利!”
高飛又淡淡一笑:“我是行伍出身,談不到有什麼韜略,倒是你剛才講的,從上海到現在,仗打多了,也積累了些經驗,僅此而已。
交兵接刃,還要靠你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