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航次,中國遠征軍新2師之8團及美國第819航空技術大隊,全部空運到達。

入夜後,仍利用燈光照明,繼續空運。

第二天,5月20日,史迪威乘坐一架輕型飛機飛到密支那。12名記者隨行。史迪威喜氣洋洋,頭上還是戴著那頂油漬斑斑的1日式戰鬥帽,右肩下挎著一支卡賓槍。下了飛機,他與前來迎接的梅利爾准將緊緊擁抱,放聲大笑。

記者們拍足了這個鏡頭。

“眼鏡王蛇”行動的成功,使史迪威處於緬北作戰最輝煌的時刻。

1942年緬甸作戰以來,密支那是史迪威想到而一直沒能到達的地方。正是由於密支那的陷落才導致了過去的那場慘敗。兩年前,在逃往印度的時候,他史迪威指天誓日要從緬北打回來,現在兌現了。在全世界的面前,史迪威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說到哪做到哪!

佔領密支那對整個中國戰區至關重要。有了這座機場,從印度飛往中國的空運,可以避開高聳險峻的駝峰,改經密支那中轉,縮短航線,降低飛行高度,能使空運量立時成倍增加。羅斯福、蔣介石以及史迪威之間,長期吵吵嚷嚷的駝峰空運量問題至此迎刃而解。從長遠看,收復密支那,掃清了中印公路上的重要障礙,使築路工程和油管工程得以迅速進展。

中印公路一旦開通,更可靠的地面運輸將取代空運。

比增大運置更為重要和直接的成果是,密支那落人中**隊之手,等於在緬北和滇西日軍防線內打進楔子。進而導致東南亞地區敵軍防禦破產。

在此之前,不僅日本人認為密支那是他們整個防禦鏈條中最穩固的一環,連英國人也斷言,中國×部隊目前無力攻佔密支那,縱令攻佔,也難確保。

史迪威期望的正是以異乎尋常的手段,佔領密支那,卡斷日軍的咽喉,要他的命;同時出其不意地摑英國佬一個耳光。

現在,史迪威的願望全都實現了。

當中美軍隊搶佔密支那機場的捷報,以及史迪威頭戴戰鬥帽,肩挎卡賓槍,在飛機場與梅利爾相互擁抱,哈哈大笑的照片傳出後,全世界為之一震。

丘吉爾首相自倫敦給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打來一封措詞嚴厲的電報,質問他:

“美國人用什麼樣的高招,使我們在密支那難堪?蒙巴頓將軍對此事是否料及?”

丘吉爾的惱火是有緣由的。10天之前,也就是5月6日,他曾收到蒙巴頓的一封電報,蒙巴頓預言:“佔領包括密支那在內的北緬一帶絕非易事,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部隊。”

蒙巴頓處境極為尷尬。作為東南亞戰區盟軍統帥,對統轄範圍內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竟毫無知曉,而史迪威名義上卻還是東南亞戰區副司令、自己的副手。這更使他大丟面子。

英國人是最講體面的“紳士”啊!

(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三章 壓力

對密支那市區的全部佔領,卻遠遠沒有預想的順利。

鑑於密支那極端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拼盡全力,企圖保住城區。由水上源藏少將率領的增援部隊,從八莫方向湧入密支那,使城內守軍增加了一倍以上,擁有一個旅團的兵力。

水上少將接替丸山大佐,負責指揮全城日軍。

根據本多政材軍長的旨意,33軍主任參謀以免死狐悲的心情,一邊簌簌落淚,一邊把“水上少將要死守密支那”的命令拍發到密支那城。

死亡籠罩著密支那。地面工事被摧毀後,雙方展開坑道戰。這些九州礦工出身的日本士兵知道,既然仗打到了地下,那就再沒有退路了,只能死守。他們帶著竹筒、管子進入坑道,防止坑道炸塌而窒息。坑道里灌滿雨水,鬼子兵成天浸泡在齊腰深的水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