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對,朝廷一概不問。”

慕容垂千里迢迢上表鄴城,實則是在表忠心,讓朝廷對他放心。

有這個默契在,李躍也就放心了。

慕容垂不是袁真,跟氐秦沒什麼聯絡,不會受苻堅蠱惑。

楊略道:“還有一事,桓溫在江東厲兵秣馬,似有北伐之兆。”

李躍心花怒放,“朕等的就是他北伐!”

有氐秦牽制,梁國不能全力進攻江東,桓溫依託長江防線和精銳水軍,防守嚴密,黑雲軍一時之間的確難以撕開缺口,但如果他自己北上送死,那就另當別論了。

秦、晉,任何一國滅亡,剩下一國都支撐不下去。

“陛下可再遣使斥責江東背棄瓜步之盟!”還是崔宏腦子好使。

越是刺激桓溫,桓溫越是有可能報復。

當年李躍陳兵瓜步,飲馬長江,是江東主動上來和談的,承認上下國之分。

桓溫以下國犯上國,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是典型的背信棄義之舉。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失去大義名分。

跟北方胡人大戰,不需要這麼多彎彎繞繞,但跟江東糾纏,用這些道貌岸然的東西,可以事半功倍。

桓溫麾下的北方流民不一定願意與大梁刀兵相見。

晉國治下分為兩部分,一部是江東本土,北伐對他們而言吃力不討好,另一部分則是北方流民,也是晉軍的主要戰力。

李躍爭的也是他們的人心,“既然申斥,不妨給江東士民看看,公道自在人心,讓他們自行評斷,江東的校事和鴻臚吏全力配合,一人北上,分田百畝,舉家北上,分田三百畝,賞屋舍一座,兩年免賦!”

桓溫庚戌土斷,只是增加課稅與徭役的人口,以穩定晉國稅收,大量百姓依舊沒有田地,成為士族豪強的僮僕和佃農。

江東多山多水,能耕種的區域就那麼多,士族豪強林立,疆域看似不小,實則大片未規劃的蠻荒之地。

普通人生存壓力極大,桓溫也不敢拿刀往士族豪強身上戳,不然他這個大司馬肯定坐不穩。

庚戌土斷更像是調整和互相妥協。

梁國則恰好相反,國土處於富饒的關東大平原上,開發了幾百年,不缺土地,極度缺人,來多少李躍都能吃下。

“陛下此策,定能瓦解江東人心!”崔宏笑道。

“先別高興早了,且看桓溫如何應對。”

這些計策只能作輔助之用,真正決勝還是要看戰場。

你有張良計,他有過牆梯,江東肯定會有防範之策。

謝安、郗超、王坦之、王羲之等人逐漸走上江東政治舞臺,江東不缺人才。

不過桓溫只要敢提兵北伐,這一次李躍必下定決心先滅了晉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