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封秣陵縣侯。

楊稷為交州刺史,平南將軍,封龍編縣侯。

其餘南征有功軍將皆一一封賞。

不過一個問題也擺在楊崢面前,杜預的封賞有些難辦。

首功是王濬,但運籌帷幄,總領東線伐吳大軍,攻破濡須,滅鍾會、擒孫瑾,這個功勞不在王濬之下。

楊崢一番思索後,封其為司空,錄前後功,封朔方郡公,加柱國,離勳功制的頂峰上柱國只差一步了,真正的位極人臣。

沒辦法,杜預的功勞擺在這裡,從涼州時代起,便是大秦的頂樑柱。

封賞再高都不過分。

天下一統基本完成,楊崢設凌煙閣。

畫魯芝、杜預、張特、衛瓘、馬隆、蒙虓、文鴦、馬循、索靖、龐青、孟觀、劉珩、霍弋、羅憲、羊祜、王濬、周旨、尹春十八功臣像呈列其中。

每個人的功績都抄錄在旁。

也算是對他們這麼多年征戰的小小獎勵。

另外,成都建武侯祠,江陵建關公祠。

兩人都是這時代忠義的代表,自然要大力表彰。

楊崢個人覺得,這時代怎麼拔高諸葛武侯都不為過,劉備白帝城殞落後,是諸葛亮將一個在亡國邊緣的蜀漢拉了回來。

只要他動動心思,蜀漢早就不姓劉了。

自古以來有幾個權臣能做到這地步?

洛陽建魏帝祠、夏侯祠,以祭奠曹髦和夏侯玄。

曹髦的血性也是華夏精神財富之一。

夏侯玄雖然略顯迂腐,但康慨殉國,也不失忠義。

司馬家的遺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

大興城南郊,楊崢令匠人建造一座巨大的忠魂碑,凡是為國殉難將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供百姓四時拜祭。

不過很多人的名字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沒留下一絲痕跡,更有很多人默默無聞的犧牲,只能以“忠魂”二字代替。

忠魂碑立起的第一天,就有無數人前來拜祭。

有他們的家人,有他們的袍澤,跪在名字之下,淚如雨下。

楊崢也率文武百官舉行了一場盛大祭祀。

凡是為大秦流血流汗的人註定不該被遺忘。

“願爾等忠魂,佑我中華國運昌隆,繁榮昌盛!”楊崢禱告蒼天,然後端起酒爵向大碑酹下。

敵人永遠不會消亡,危機永遠存在,楊崢不求大秦千秋萬代,不求永遠和平,只求這片土地上的人永遠不失去鬥志,哪怕歷史的長河再黑暗,也能鼓起勇氣繼往開來。

“陛下文治武功,遠超前代君主,可效秦皇漢武,泰山封禪。”衛瓘拱手道。

“此事以後再論吧。”楊崢沒這個心思。

一場封禪勞民傷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真正的豐碑在人心中,在史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