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男主角阿發,在娛樂圈中闖蕩了多年,卻始終默默無聞,因為他不會表現自己,性格木訥,雖有他有著不錯的表演天賦,但就是不夠外向,不會炒作自己。
直到有一天,阿發被瘋子科學家裝上了一根神奇的發條,他的世界開始改變了——只要擰上發條,他就可以瘋狂的表現自己,舉止極為浮誇,很會搶人眼球!
就這樣,阿發變成了娛樂圈的焦點,受眾人矚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很無厘頭的成為了圈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此後的生活很刺激,但也很累。
終於有一天,阿發覺得他不用再上發條來刺激自己了,他在圈子裡有了足夠的地位了。
於是,每天醒來後,他就不再給自己上發條,要重新做回自己。
恢復了本色後,阿發不善於炒作自己的一面又逐漸表現出來了,沒過多久,他就淡出了娛樂圈的主流視線。
最後迫不得已,阿發只好繼續給自己上發條,變得浮誇,去迎合娛樂圈的口味。
片子的最後,男主角苦笑著為年近不惑的自己上著發條,背景中出現了一首很經典的粵語歌《傀儡》,鏡頭給到了由黃色的燈光映到牆上的阿發正在給自己上發條的影子,那一幕,極具諷刺意味,令人回味深長。
直到現在,林在山仍舊對電影的最後一幕,發條轉動時發出的那種“咔咔咔”的冰冷殘酷的機械轉動聲記憶猶新。
《傀儡》的配樂聲響起,男主角的影子在牆上一振一振的,音和像結合在一起,讓人生出了發自心底的寒意。
聽林在山講《發條明星》,關雅玲等人都聊起了這部電影,她們這些音樂人都很欣賞影片的片尾曲《傀儡》。
這首歌是粵語歌王陳德友唱的,透著一股邪氣,將影片昇華了一個檔次。
2005年的夏城電影金像獎,《發條明星》囊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11個獎項,其中就包括《傀儡》的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看過那部電影后,我感觸特別多,靈感到了,便寫了一首歌,叫《浮誇》,刻畫的就是娛樂圈中的小人物想被重視但怎麼也不被重視的心路。”
第84章轉變
“你作的是粵語歌嗎?”吳一凡感興趣的問。
“是粵語歌。蠻符合這次比賽的命題的,如果我抽到小人物這個命題,我可以用這首歌來參賽。”
“你這首歌之前沒發表過吧?”吳一凡又問。
“沒發表過。那段時間我的精神狀態和整個生活狀態都不好,一直沒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那首《浮誇》從某個層面上說,也是我鬱郁不得志的一種吶喊。”
林在山講的很坦然。並不是他自己的傷痕,揭起來,不會那麼痛。但他可以感受到,原來那大叔心中的怨念,有點像《浮誇》中的主角,無力迴天,以至於人生都有些扭曲了。
在影片另一端,聽林在山如此平靜的講出自己鬱郁不得志的過往,李孝妮心中的疑問和震撼越發的強烈了。
聽林在山說了半天話了,沒有哪一句,讓李孝妮覺得熟悉。
如今的林在山講話,邏輯性和內涵都和曾經的那個大惡棍有著雲泥天壤之別。
他究竟是怎麼浴火重生的,才變成如今這個樣子?
是因為林老爺子的去世,給了他太大的打擊?
他在監獄裡讀了很多書?感悟了很多人生?還把粵語給學了?
要知道,他以前完全不懂粵語啊!
他這也變化的太多了吧!
這分明就是另外一個人啊!
難道愛情的力量真就這麼偉大,能徹底改變一個人?
莫名的,李孝妮又想到了那個在像支柱一樣撐著林在山離開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