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1898~1943),美國詩人、小說家。

(8) 羅伯特(1812~1889)及伊麗莎白·巴雷特·布朗寧(1806~1861),夫婦二人均為英國詩人。

(9) 指美國小說家納撒尼爾·霍桑(1804~1864)。

(10)法國東北部林區,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鏖戰之地。

(11)阿·愛·豪斯曼(1859~1936),英國學者、詩人。(12)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英國作家、詩人。

(13)英國詩人艾略特的第一部同名長詩中的主主人公,長詩寫他求愛時的矛盾心理。

(14)馬拉梅(1842~1898),法國詩人,象徵派代表人物。

(15)魏爾蘭(1841~1896),法國詩人,象徵派代表人物。

(16)路易斯·辛普森(1923、),美國詩人,文藝評論家。

(17)貝布·路斯系當時美國棒球明星。

(18)馬爾科姆·考利(1898~),美國文學評論家、社會歷史學家。編輯《袖珍本福克納選集》,對被埋沒的福克納的成就重新評價起了推動作用。

(19)新英格蘭一些奉行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鬆散地結合的美國作家和哲學家(如愛默森和梭羅),相信內在洞察力優於邏輯和經驗。

(20)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國小說家。

(21)奧布里·比亞茲萊(1872~1893),英國插圖畫家。

(22)《莎樂美》系王爾德於1893 年用法語寫作的獨幕劇。故事源出《聖經》,猶太公主向施洗者約翰求愛遭拒而唆使繼父希律王下令殺死,捧其砍下的頭顱親吻。

(23)諾埃爾·波爾克,身世不詳,曾在1973 年夏《密西西比季刊》第26 期上發表《福克納的〈木偶〉》一文。

(24)紐約曼哈頓區是作家藝術家聚居之地。

(25)W。A。珀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南方知名作家。

(26)康拉德·艾肯(1889~1973),美國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1930、1954和1956 年獲普立策等詩歌獎。

(27)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戲劇家。

(28)約瑟夫·赫格希默(1880~1954),美國作家。

(29)肖恩·奧凱西(1880~1964),愛爾蘭劇作家。

(30)希臘神話中最美麗的女人。

(31)赫格希默作於1919 年的小說。主人公林達·康登孤高冷漠,雕刻家向她求愛遭拒後愛上自己所雕的理想情人像。

第三章 藝術家的不同形象(1925~1926)

1924 年秋,福克納在計劃旋歐的同時,寫了一篇短短的自傳,讓四海公司出版《大理石牧神》時用。這篇自傳基本上並無出奇之處,不過列舉工作經歷和“大戰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期間”的摘要。但有兩點很特別:第一,矢口不提父母,稱自己是南方邦聯軍上校、《孟菲斯的白玫瑰》《歐洲掠影》等書的作者w。C。福克納的曾孫;第二,把密西西比說成是出生地和度過“童年和青春”的地方,把牛津說成“目前的寄居地”。

第一個情況說明他又在叨光曾祖父的餘蔭;第二個情況讓人看出他心緒不定,要作新的打算。他似乎覺得正式當上作家後,更有權當老上校的子孫。

他當然渲染祖孫二人相似之處:不僅把姓氏的拼法統一成Faulkner,還用祖孫共有的三點因素介紹老上校——軍人、作家和密西西比,連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