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天的心情。
到底是不是一定要負面才稱得上是新聞?其實不能怪媒體吧,作為中介群體,只是迎合讀者的口味把讀者受落的訊息登載出來。但讀者是否又存心選擇了這種消極呢?如果不是駭人聽聞,不是慘絕人寰,還有沒有新聞價值?還是正驗證了那一句:世上的幸福都是一樣的,而不幸就有各自的不幸?大家看新聞,就是為了看不幸的怎樣不幸麼?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喉嚨痛
溫哥華的水土很奇怪,明明是冰川的涼水嘛,何以那麼容易上火?還是因為我們是以“熱底子”著稱的廣州人呢?吃上幾件牛肉,面上就可以青春來駐,幾粒痘痘零星也動人。喝涼茶都不大有作用,只好等這種“燥熱”自生自滅,慢慢褪去。
某天吃飯時和媽媽說話,一聽,嚇壞了,真是無聲勝有聲,她的聲音居然沙啞得像接觸不良的喇叭。大家聽到都不敢挑起話題,怕她說太多喉嚨難受。問到原因,她說,吃太多花生了。奇怪,媽媽都不愛吃花生的,怎會無端端吃太多呢?吃完飯,媽媽送我到門口,才悄悄說:你爸爸叫我試食的花生,不吃又怕他不高興,說給都不吃不給面子,所以吃了。
全職媽媽
某大學同學,才女一名,最近生了女兒。她在blog中提到辭職,為的是專心帶大女兒,做好女兒0-3歲的早期教育。有點驚訝,又發現一個重視子女早期教育的媽媽!一直留意這位才女同學的blog,雖然和她不相熟,過去也只由於非常偶然的原因去過她家吃過一頓飯,印象是她媽媽非常疼愛她,而她,有一種刁蠻女脾氣。其實昔日的“刁蠻女”,決心全職帶大自己的女兒,一點不例外。特別容易理解不是在最理想家庭環境中成長的人,總會希望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作出改變,出自於母親的純純的濃濃的“希望下一代更好”的心意,實在令人感動。單親家庭成長的她,想必希望她的女兒能夠得到來自於家庭和自己的最貼心的關懷和愛護吧。默默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和支援。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為我生存
人對未知總是有一種恐懼,對熟悉的事物和環境總有一種眷戀,就算不一定是自己衷心的選擇,也會怕離開所擁有的熟悉,怕陌生的未知會把自己變得一無所有。這種恐懼感威力之大,可以令人安於現狀,裹足不前,甚至永遠淪為奴隸,雖不見籠牢,卻不得不按照固定軸承疲於奔命,還惶惶不可終日。許多人一輩子戰戰兢兢固守在同一份工作上,就是因為掙脫不了又或是不敢掙脫這種無形的束縛。
辭職其實不是一個太容易的決定。一直總計算著快要到手的公司那份養老保險,盤算著每月公司代交的醫療保險和每月可以給媽媽坐公車的月票,每月car pool可以省下多少交通費用,每月房子的按揭還款都是從薪金帳戶自動劃帳,還是一份安穩又不用動腦筋的Downtown寫字樓工作……
一切彷彿很美滿,可以讓人羨慕一下,雖然不是高薪厚職,但都比下有餘。就是這個“比下有餘”,幾乎可以流下眼淚。毀掉多少希望的就是這句“比下有餘”?!“比下有餘”在這種情況下可不是一種美德,不是謙虛滿足,“比下有餘”是一種比阿Q還要阿Q的精神,實質就是一種對貧窮的恐懼和對自己的極度不信任。如果自己有能力,為什麼要向上比覺得不足後向下比就滿足於有餘?如果向上比不足,為什麼不看清不足的地方然後想辦法補足和超越?向上是前進,向下是落後,為什麼嘗試都不嘗試,就甘願落後,然後美其名曰“人貴自知”,“知足常樂”?傳統的教誨中是否對“自知”有著太失偏頗的誤解?讓人只會找出自己的不足,滿目盡是蒼夷;卻不會認識自己的優點,然後發揚光大。“自知”能對人有裨益的是後者,但能夠做到這樣的“自知”不容易,所以大多數人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