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戰。王策威信如日中天,更多的老西北將士漸漸褪去了不滿,其中一樣是老西北出身的秦廣武和秦鐵父子就是代表性人物。

王策加封為皇儲之後,這種不滿的聲音漸漸平息了。也只有紀藏這種固執的標準軍人,才會念念不忘。

一隊斥候飛快的從前邊回來:“督帥,前邊二十里就是下林城寨。”

“報名,讓他們開關。”紀藏冷冷道,下林城寨至今歸屬模糊,很難說是北策府的領土,還是北唐的領土,他不喜歡。

下林城寨,就是滕沫的老山寨。在北唐和北策府大量物資支援後,此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通道關卡,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塹。

接近十萬大軍的來臨,看著蜿蜒無窮的大軍,得到北唐和北策府雙重任命的隆以徵兩眼發直,喃喃道:“開關,放行。快放行。”

……

“進攻。”

大律三大方面軍完成戰術運動後,前線大本營的命令,讓三面大軍統統發起了攻勢。

如潮的大律軍(包括僕從軍)發出鋼鐵一樣的步法怒嘯,整齊劃一地向前推進,並不顯得急躁。

重騎兵,輕騎兵,突擊騎兵,快速騎兵等等,在大營裡外集結,虎視眈眈地看著戰場,等待也許會有,更可能不會有的出戰命令。

重步兵,輕步兵,突擊步兵,快速步兵等等,組成一個個的戰術方陣,兵鋒森森的指向北策軍防線。

步兵方陣之後,是無數的各種大中型戰爭器械,密密麻麻的組成了讓人毛骨悚然的強大戰術威脅。

也許陽光刺眼,王策眯眼眺望戰場的血肉廝殺,大律軍的攻勢讓他有很熟悉的感覺。

一年多前,他和傅希文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對峙戰中,就是這麼互相消磨時光的。乍然一看,似乎雙方攻防規模都很大,但其實只是很常規的打法。

戰爭中,絕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是這麼打的。

就像南北之戰,真正有價值的決定性戰役,其實就是一頭一尾的兩次大戰。其他時候,都是這麼互相頻繁的更替攻防位置,純屬常規作戰。

很多人會為了名將,為了許多具備傳奇色彩的戰役而津津樂道,講述的流傳的,永遠是決定勝負的那一剎那的戰事。

其實錯了。戰爭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相當枯燥乏味的,也絕對沒有任何的傳奇味道。

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水準線以上的主帥,都不會輕易的發起決定性戰役。一旦發起,則表示其中一方已經在常規作戰中,累積了相當的優勢。

一場規模在百萬以上的大戰,打上三五個月以上才是正常的。南北之戰從爆發,到結束,只花了一個半月,其實是很反常的。

好比南北之戰,人們津津樂道的講述結尾的那一戰。卻沒人知道,在傅希文發起最終戰役之前的一個半月的常規作戰中,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而王策又在常規作戰中,漸漸累積了多少優勢。才最終迫使傅希文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九洲五千年的歷史上,規模在千萬以上的大戰不會超過六次。

沒有歷史經驗,誰都不能判斷,這一戰要打多久。以王策的推測,打上一年半載,恐怕也不稀罕。

一年半載?王策神情冷峻,這太久了。

來自顧博的威脅,總是像陰影一樣揮之不去。回憶顧博的許多神態言辭,王策總有不安,是因為顧博太冷靜了?

亦或,顧博去年忽然提前動手,這裡邊究竟藏著什麼奧妙?

也許就是因為這兩點,王策感到不安。沒道理的隱約感覺,也許顧博另有後手也說不準。

如果顧博有後手,那就一定是成為武神。

須知,以王策現在的實力,除了武神,在一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