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把這些助力看得太得,雖在他們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真正打天下還要靠自己的真實實力。
在孫權登基時還有個小插曲,曹睿居然派人去道賀了。這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個比我還大一兩歲的曹魏小皇帝,還真有點兒魄力。若易地處之,我覺得我肯定拉不下這個臉,放不下這個身段兒,要不知,孫權是曹魏封的吳王,眼下他從藩王“叛”出去,自立為……他這個原來的“主子”反去道賀,這需要怎麼的勇氣?可是他的使者不但去了,而且對孫權說,荊州是他讓給孫權的,眼下季漢太過強勢,只有曹孫兩家聯手,才能對付了,否則的話,季漢一定會報當年關羽被害之仇了。其實荊州是曹睿把挑拔孫劉兩家宿怨,集中力量挽救雒陽的計刺弄巧成拙,讓孔明擊破了,也虧他們還有臉提起,不過他們這番話挺起作用的,幸好當時孫登陸遜諸葛瑾這些親漢人士都在,不然的話,孫權當時頭腦一熱,沒準被他們打動了,不過無論如何說,這天下的確是改變了,季漢的崛起的曹魏和孫吳切身體會的到的,反正是互相防範,互相攻擊,誰也擋不住另外兩家,可誰與誰也不會與誰真的一條心了。
雒陽畢竟是二百年的古都,雖經戰亂,又被火焚,但孔明這一戰燒的是宮城,對百姓傷害不大,又加上我親自坐鎮,與孔明共同打理民政,元氣在飛快的回覆。舊的格局被打破,高效的官員體系建立起來,季漢新式的紡織,冶煉,耕技術在雒陽傳播開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而在經略雒陽的過程中,我把目光又投向了北疆,在田豫等到了北疆之後,季漢的實力大漲,對大漠的又一次進攻開始了。
寒外的風,永是狂猛而桀驁,吹在臉上,似有著絲絲的痛,可是對田豫渡過的,北疆有他熟悉的一切,草原,駝馬,羊群,還有呼嘯的鐵騎。
與渡遼將軍魏延的談話簡單而實在,都是軍人,沒有廢話。簡單的把情報都通告了之後,魏延道:“我們準備出寒作戰,靈州和後勤都交給兩位了。”
田豫點頭:“有我和牽招在,後方你們不用擔心。”
魏延開始還有些擔心,但不久他就發現,田豫的能力絕不在他之下,無論是軍務是政務,他拿起來都是輕鬆自如不費吹灰之力,旁人眼中紛亂複雜的工作,在經他的手一理,立時便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要多簡單有多簡單,魏延放下心來,不由佩服皇上用人之明。
眼下,大漠之上,草原諸部亂成一團,在草原上,小種鮮卑軻比能族算是完了,他兩個兒子為奪彈漢山一場大戰,打得血流成河,結果被慕容氏撿了個便宜,一擊而殺兩人,把彈漢山佔去了,可慕容氏還沒有站穩腳根,戴胡阿狼泥的大軍就到了,慕容氏的族長慕容宣被戴胡阿狼泥一擊之下,狼狽的逃出了彈漢山,跑回了自己的金水原。這時李昂關鳳與鬱築建的聯軍趕到,戴胡阿狼泥雖然兵馬眾多,卻抵不住這三員大將共同進攻,只得連連敗退,李昴覺得眼下戴胡阿狼泥雖敗,卻實力未減,且大漠上情況不明,不好輕易動手,於是暫且收兵,聯絡草原諸部,孤立戴胡阿狼泥。
眼下大漠上,東部的部族主要有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等各部;北部主要有鮮卑索頭,賀蘭等部;而西部的鮮卑部族主要有拓拔(禿髮),乞伏等部,另外還有匈奴沮渠等部族,這些部族如狼群一樣,各有勢力,各成一家,誰也不服誰,眼睛卻都盯著旁人的水草地,想把旁人吞下去,眼下西部鮮卑和中部鮮卑衰落,拓拔(這可傳說中的黃金部族)和乞伏部遠牽到大漠之後,不敢輕易出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