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不止一次的冒出這個念頭,其實,不光是他,《臥虎藏龍》的成功讓很多人都有了想法,這很正常。

要是真的不想那才不正常。

林子軒和馮小剛分析過,《英雄》拿到奧斯卡的機率很小,奧斯卡不可能連續把最佳外語片獎頒給華語片,還是同一型別的武俠片。

《臥虎藏龍》的獲獎恰恰說明未來幾年內華語片獲獎的難度大增。

可惜,有些人還是想試一試,覺得這是個機會,不然不甘心。

馮小剛同樣如此,就算不拿獎,在心裡想想又沒關係。

他感覺到在《臥虎藏龍》獲獎後劇組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每個人就像是擰緊的發條,卯足勁的幹活。

原來還需要催促,如今主動性大大提升。

包括香港的工作人員,拿出了渾身的本事,奧斯卡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英雄》在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上和《臥虎藏龍》不相上下,還有美國電影公司的投資,極有可能複製《臥虎藏龍》的成功。

這幫人也想到奧斯卡上風光一把,不僅是風光的問題,參與製作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他們今後的身價就不同了。

馮小剛樂見其成,偶爾還拿《臥虎藏龍》鼓舞士氣。

程曉東是香港著名的武術指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進入武行,在其中摸爬滾打了三十年,擔任過多部香港經典武俠片的武術指導。

香港武行競爭激烈。

這次袁和評憑藉《臥虎藏龍》在好萊塢大出風頭,程曉東自然不甘落後,在《英雄》的動作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臥虎藏龍》的武打場面以劍為主,劍走偏鋒,輕靈飄逸。

尤其是在竹林上的打鬥,看起來賞心悅目,美輪美奐,只是缺少一種刺激感。

《英雄》中突出劍術凌厲和兇險的一面,刺客之間的較量,不是兒戲,而是生死相搏,性命攸關。

程曉東想展現另一種武打風格,更為大氣和激烈。

《臥虎藏龍》是一個江湖裡的故事,《英雄》則到了國家的層面,千年前的遊俠劍客不受拘束,快意恩仇。

到了《臥虎藏龍》裡,武林人物和官府牽扯太深,進退兩難。

這兩部影片在各個方面都有區別。

拍完這一段,馮小剛上前和程曉東聊了幾句,主要是替身的問題。

李桉拍戲要求演員儘可能的不用替身,馮小剛要求危險的場景一定要用替身,這是對演員的保護。

武行的替身有功夫底子,遇到危險知道該怎麼避開。

演員不行,容易傷著自個,一旦受傷,拍攝進度就會受到影響。

在這方面各個導演的想法不同,李桉更注重表演的真實性,替身沒法表演。

馮小剛要保障影片順利拍完,不能讓演員出現意外。

王保強站在外圍,望著馮小剛和程曉東聊天,遠處是姜文和趙聞卓。

他在《英雄》劇組呆了幾個月,系統的瞭解了劇組的運作流程,這可是數百人的大劇組,每個部門各司其職。

武行主要負責武戲的拍攝和指導。

《英雄》開拍後,他演過龍套,做過替身,沒事的時候就在一旁觀摩,雖然辛苦,卻覺得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

做群演可沒有這種機會。

他出演的《盲井》不出所料的沒有透過總局的審查,只能走國際電影節路線。

影片在柏林電影節拿到了一個藝術成就獎,西方電影人熱衷於這一類的影片,導演李洋有了些名氣。

但對王保強來說,情況沒有太大改變。

《盲井》不能在國內上映,由於違規參加電影節成為禁片,好在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