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擊天策,以為拖延之計,此事如果傳揚出去有可能會落人口實,石敬瑭又何嘗不知。但對石敬瑭來說,他已無別的選擇。當初得國既已不正,現在有很多事情。就沒法名正言順地幹。
眼下整個大北方地區,正上演著三家爭衡的現實版三國演義,天策強,中原富,契丹暫時落入危險性的下風。天策若吞併契丹,石晉勢難獨存。
他石敬瑭與契丹之間,可能會存在共存的關係,但石敬瑭與張邁之間。卻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管張邁說過什麼樣的話。天下人都知道到最後張石只有一人能夠存留。
所以在當前的形勢下,天下漢人都仇恨契丹,但石敬瑭卻必須保住契丹這個外援,這事影響聲譽,石敬瑭卻不得不為。
“戰場之事,哪裡能在後方說得清楚。”石敬瑭壓住怒火。淡淡說道:“這次契丹願意歸還燕雲,中原人盡皆聞,但天策貪婪猶如餓虎,若趁機也要來搶奪燕雲,我大晉將士。自然也不能容他!”
馮道聽了,就知自己得到的訊息並非空穴來風,急道:“陛下,我軍北上,對天策最好保持克制。契丹是一頭餓狼,到口的肉怎麼肯輕易吐出來,事若反常必有妖異!我們要防著契丹是以燕云為誘餌,引我們與天策自相殘殺!”
其實對話的兩個人都知道契丹就是準備這樣乾的,不同的是石敬瑭是自願上鉤,而馮道則極力想阻止這件事情。
石敬瑭道:“天策乃是西北胡種,假冒唐人,蠱惑人心,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就算真起了爭鬥,也算不得什麼自相殘殺。”
“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既然天策朝野上下都認為自己就是唐人,則他們就算身上帶有胡人血統又如何?其心歸話,其語唐言,則他們就是中國之人,中國之人與中國之人之間起了戰爭,就是自相殘殺啊。到時候只會是讓契丹漁翁得利而已。”
桑維翰上前,想要幫忙辯解,石敬瑭卻已經一揮手道:“契丹也改國號為遼了,耶律德光也改了漢姓為劉了,他也會說中國話,按你這樣說,他不也是中國之人了?”
馮道一愕,心想契丹只是字面上改了一個國號,和天策政權全體上下真心以漢家為榮怎麼會一樣,還要說時,石敬瑭卻沒給他機會,揮手道:“再說收回燕雲之後,契丹便退出漢地,中原便金甌無缺。到時候,我和張邁之間勢必要爭一爭天下!秦失其鹿,天下逐之,逐鹿之時,但看誰強誰弱,誰還能顧忌是否漢人?馮相,你這時候來跟我說什麼不得與天策起衝突,你的心,到底是向著誰?可還知道忠君二字怎麼寫麼?”
有些話,石敬瑭也沒盡說我現在就是和契丹結盟,就算契丹是胡,天策是漢,但連弱抗強,這才是我石敬瑭的利益所在,之所以不直接說連遼抗唐,而要說收復燕雲,就只是一塊遮羞布罷了,桑維翰知道這是遮羞布,還幫忙遮擋,這才叫忠臣,而你馮道現在來阻止我們和契丹的好事,就是要扯了我的遮羞布,你這麼做到底是為誰這話沒法在朝堂之上挑明瞭說,若盡說了,他和馮道的君臣就沒法做了
但就算這話也已經叫馮道顫抖下跪,知道石敬瑭已經懷疑他對自己的忠誠,在王朝制度之下,什麼民族大義都是假的,忠君才是第一位的,若其為臣不忠,無論其為名臣還是能臣,都可開刀斬殺。
天策七年四月。
這個四月,按照張邁記憶中的說法。是“陰曆”的四月。嶺南地區已經開始變熱,中原有些地區也間或迎來了一些熱天,當然,在晉北、敕勒川這邊,暫時還沒有一點熱起,但經過暮春之後。天氣已經全面轉暖。
今年敕勒川的水草豐茂極了,牛羊吃得歡騰。去年冬天,天策軍趕著契丹人的尾巴,擄掠了足夠二十萬人吃一個冬天的牛羊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