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她裝作不經意地掃過幾位師兄,發現他們並沒有別的表示,也不知道有什麼打算。畢竟這麼多人都嘗試了,還沒有一人成功,也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進去。
正左思右想,突然她聽得王詡吊兒郎當的聲音響起:“哎呀呀,都沒人願意上嗎?那小生我只能拋磚引玉了。”
夏元熙驚疑地看過去,對方只衝她愉快地眨眨眼,意思是:放心吧,看我的。
姑且就看看他有什麼辦法吧?
☆、第270章 鏡城·幻三昧(三)
王詡徑直上前,也不多話,盤腿就坐到地上,手心中憑空出現一大團灰綠色的陶泥。
“這是?”圍觀群眾紛紛疑惑不解,倒是兩位守門修士微微偏了偏頭,看起來這個驚人的舉動算是成功吸引了他們注意。
王詡也不多話,沒有用任何道術,就這麼一心一意捏起泥巴來。他一會把它拉長,一會又聚合,似乎是在用手工吧裡面的空氣排出來,不時把一些捏到的砂礫揀出,分明就是凡人工匠製造陶土器物時的手法。
或許在場修士誰也沒見過這麼個新奇物事,大家都睜大眼睛仔細看下去。
只見經過王詡靈巧的雙手不斷塑形,一個像是茶壺的東西漸漸形成,它器型大巧不工,色澤黯雅而深沉,或許是因為王詡隨性所為,壺身更帶了些泥料絞和的紋理,如天然樹木山石一般,在深沉中展現出一絲靈氣來,動靜相宜。
剩下的泥料,他隨手搓了幾個成套的小杯,只比酒盞大一點,質樸又玲瓏。
隨後,王詡手中升起一道火焰,溫度也僅僅相當於凡火,開始炙烤泥壺和杯子。
“道友這手藝固然精湛,但比起凡間的名匠尚且差了一籌,又怎能打動見多識廣的二位前輩?”有人在一旁嗤笑他。
確實,王詡這壺固然意境高遠,但礙於經驗,工藝上尚且有諸多不足。大概算是修真者中最會燒陶的,或陶匠裡面修為最高的,要是和頂尖的凡人工匠比起來,稍遜一籌,也難怪有人鄙視他。
不過王詡卻不著急,悠然等壺退火,一邊氣定神閒道:“塑泥成坯,火冶為器。制壺猶如修禪道,隨緣偶得。因為天地本就殘缺,對於器物的某些缺陷,無執無失,以包容之意,息浮躁之心,方得禪茶一味。”
兩位守門的修士一聽,微微點頭,王詡知道自己賭對了。
人如果要啥有啥,他就會很快開始無聊,這時,他們就會轉而追求品味和逼格。簡稱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像夏元熙世界的什麼手工打造豪車,難道質量就真的比高精儀器加工的好嗎?並沒有,但廠家都會句句強調“純手工製作”,向客戶證明眼前的汽車不僅僅是件交通工具,還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言外之意無非是:“少廢話,這是手工大作,當然值得你多掏點銀子!”
王詡要做的就是這個,一言蓋之,他就是在炒作,把簡單一個煮茶的玩意包裝得高大上。因為如果要比享受奢侈,在場所有人捆一塊都比不上眼前這兩個心想事成的人,他們在城中鬼知道住了多少年,估計那些同城的分神、甚至渡劫早就把高段位的奢華生活傳播出去了,現實世界的人要是跟他們比品味那隻能被吊打,還不如努力提升逼格,玩概念,標榜特色,讓人覺得不明覺厲,他就贏了。
所以,王詡現在完全是端著世外高人不問紅塵的架勢,彷彿他手中的陶壺是什麼稀世珍寶一般。
“此物本為泥,經火煉為壺。緣外因之美,觸內心深鎖之善念,剎那之覺,便如禪宗有云:‘花開見我,我見其人’。”這確是王詡在用陶泥煅火,比喻眾生經過熏習淨法,顯現自身真如佛性了。
此時,兩位守門修士已經完全被他吸引了,情不自禁連連點頭。夏元熙哪見過這貨如此正經,乍一看還真是不習慣,瞪大眼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