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走的兩萬餘西涼鐵騎,尚有近兩萬西涼騎兵及數萬步卒來不及突圍。

既然沒有攔住董卓,張遼怎能讓其餘人再突圍,當即在將指揮權暫且交予副將任振後,自己則披甲上陣,率領數千親兵,阻殺敵軍。

張遼不僅指揮能力極強,自身武藝非凡,練兵亦是非常有一套,在他親率親兵出戰下,西涼兵雖然精悍,但也被張遼殺得節節敗退。

董卓怕死,不顧三軍將士獨自突圍逃跑,對西涼兵士氣打擊極大,西涼軍大部隊突圍不成,被困於劍門關裡外,部分在關外被張遼領兵截住,大部分卻尚在關內,被向雲麾下數員悍將領兵圍殺,進退不得。

無數西涼兵被向雲、張遼雙方大軍團團圍住,一陣絞殺後,最終以陣斬敵將數十員,斬殺西涼兵近四萬,餘者再無抵抗之心,盡數投降而結束。

此役,徵西軍以董卓敗逃,殺敵近四萬、俘虜三萬的結果而勝利,不過,當戰果彙報到向雲手中時,向雲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此戰雖然勝了,卻是自向雲起兵以來,難得一見的慘勝。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此話果然不假。

此役,徵西軍雖是佔得先機,但卻是再次驗證了西涼兵精悍善戰之名並非虛傳。

這場戰鬥,可以說是董卓入川以來與徵西軍唯一的一場硬戰,僅如此,徵西軍亦是死傷慘重,特別是張遼一部,面臨著董卓及呂布率領的西涼鐵騎先鋒的瘋狂突圍,損失更是令人揪心。

張遼帶來的兵力,加上從廣元收降的劉焉本部,以及匆匆招募的新兵,零零散散近四萬兵力,在此短短數幾個時辰期間,損傷數目竟高達三萬餘,其中戰死居然達到近兩萬,戰死的大多都是新招募的新兵,其餘重傷八千,輕傷一萬。

可以說,張遼帶來的四萬大軍,包括張遼在內,沒有一個是不帶傷的。

而向雲率領的數萬大軍,因是從背後突襲的緣故,損傷較小,但也頗為驚人,戰死近萬,傷者兩萬。

就在這短短的一場交戰,便高達到如此的損失,由此可見西涼兵有多麼的悍勇善戰。

面對這樣的戰果,即便是性格沉穩的張遼亦是忍不住雙目噴火,看向那些已經被俘的三萬西涼兵目光中竟透露出陣陣殺氣,竟忍不住對向雲進言,要坑殺此三萬西涼兵俘虜,以報死去的袍澤之仇。

張遼憤怒驅使下提出此言,所以並未遮掩,甚至是當著場中已被收繳了兵器的西涼兵說的。

當張遼話一出口,場中三萬俘虜頓時大譁,全部恨恨的瞪了張遼一眼,接著死死盯住向雲,生怕向雲一個激動就答應下來,到時沒了兵器的他們,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張遼話一出口,向雲一旁身為文人的郭嘉卻首先提出反對意見,郭嘉反對理由不多,但卻非常有說服力。

第七十一章 天有不測風雲

郭嘉不殺俘虜的理由就兩條,首先,坑殺俘虜本身就不可取,容易使得向雲背下殺俘的名聲,難以洗清,以導致今後將再難收降俘虜;其次,雖然此役徵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卻能從中看出西涼兵的勇敢善戰,若能將此三萬西涼兵收為己用,向雲的兵力素質將會有質的飛躍。

不得不說,郭嘉的話打動了向雲,坑殺俘虜雖然解氣,但長遠來說沒有絲毫利益,相反,若是將此三萬西涼兵收服,向雲麾下將會增添三萬強兵。

要知道,這三萬西涼俘虜中,有近半都是西涼騎兵,若是能將其收服,再加上從董卓那裡俘虜到的西涼戰馬,向雲幾乎可瞬間武裝起兩萬西涼鐵騎為己用,其中的好處,不用說也知道。

在此情況下,向雲自然毫不猶豫選擇了郭嘉的建議,但張遼也是向雲愛將,向雲也不好嚴詞拒絕而寒了張遼及眾將士的心,遂以此非戰之罪委婉推卸了西涼兵身上的罪責,表示不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