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心狗肺等等。。。

總之怎麼難聽怎麼罵,完後竟還違心的誇讚了一番當朝太師董卓,言其文成武德、兵精將勇,乃大漢忠誠什麼的,劉焉說得那叫一個大氣凌然,並當眾表示,決意歸順董卓,並助董卓匡扶漢室,一掃**,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云云。

如此一來,劉焉算是徹底將向雲得罪死了,別覺得劉焉這麼做是吃飽撐的,其實劉焉此般作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首先,劉焉明白,他已經老了,雄心盡失,如今董卓與向雲相爭,無異於虎狼之爭,無論勝負,他的地盤、兵力不過是二人的獵物、戰利品罷了。

無論雙方勝負如何,他都只有被分割的命運,與其等二人分出勝負被分,還不如早日選一個投誠。二者之間,董卓手握劉焉命根,劉焉沒得選擇,自然選擇董卓了。

當然,別說董卓掌握了劉焉三個兒子的性命,就算是沒有,董卓擁兵十萬餘眾,武有呂布、華雄之勇,文有李儒之謀,二者間,董卓實力無疑比向雲強大太多,所以,劉焉最終選擇董卓。

既然有了這個決定,早投晚投都得投,劉焉可不想等到董卓擊敗向雲再投誠,那樣只會顯得他是被逼投降,給董卓留下不好的印象,覺得他沒誠意,甚至會成為董卓拿他開刀的藉口。

於是劉焉早早便宣佈了投誠的決定,此次公開辱罵向雲之舉,無疑是劉焉演的一齣戲,作用不僅是在對向雲宣戰,亦是投名狀,向董卓表明了他的態度。

劉焉相信,經過這麼一出,他和向雲已經徹底沒有了緩和的餘地,雖然無可奈何,但也可讓董卓徹底對他放下戒心,全力對付向雲,雪中送炭總要比錦上添花來的實在。

以後,倘若董卓真的一統益州甚至天下,他劉焉便是大功臣,說不定還能從軟腳蝦的名聲變成慧眼識英雄,更關鍵的是,這樣董卓就找不到對付他的理由了。

不得不說,劉焉的算盤打得很妙,可惜,劉焉沒想到的是,他自以為排除眼線掌控了陳文的一舉一動,其實不然,陳文早已利用替身,暗中串通了他麾下大部分官員,而劉焉卻不自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

扯遠了,言歸正傳。

卻說主公被劉焉當眾辱罵,陳文並未如同劉焉預料一般暴跳如雷,相反,陳文顯得非常平靜,待劉焉罵完後,陳文沒有多說一個字,直接起身告辭離去。

不過,從陳文轉身時微微顫抖的身子來看,陳文內心顯然沒有那麼淡定。

只有陳文自己知道,聽到劉焉辱罵向雲他有多憤怒,在陳文眼裡,向雲不僅是他的主公,還是他除了老師以外最為敬重的師兄,所謂主辱臣死,更別提向雲還是他師兄,這兩種感覺合二為一,可是外人無法理解的。

若非陳文臨走時向雲曾百般交代,無論劉焉如何辱罵,他都不能反口。

向雲這麼做不是說明向雲軟弱,恰恰相反,在向雲眼裡,劉焉已經是死人了,又何必與其計較?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難保劉焉匹夫狗急跳牆,向雲沒必要圖一時之快讓陳文白丟性命。

所以,陳文的任務,除了負責內通外就只有一個,那便是將劉焉的態度公佈於眾,讓世人知道劉焉與國賊董卓同流合汙,這樣,向雲便佔據了大義,發兵亦是為了討賊。

。。。。。。

初平二年,五月中旬。

當朝太師董卓先鋒:溫侯呂布,率精騎一萬先於大部隊抵達漢中,稍作休整,呂布不等大部隊到達,便領兵直奔那以往屢屢阻他於門外的白水關而去。

別問騎兵如何攻關?劉焉舉白旗,這次他是來接關的,不是攻關!

於此時,益州牧、陽城侯劉焉,當眾辱罵徵西將軍,誇讚國賊董卓,並對徵西軍宣戰的訊息從州牧府傳出。

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