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兵馬。”

“倒也是。”沈怡最是清楚大梁國庫沒什麼銀子的,“那你如何養三十萬兵馬?若是太子答應,借你兵馬,你難道帶著三十萬兵馬去吃南楚國庫?你初到南楚,怕是容不得動南楚國庫。”

“我有錢。”蘇容道:“養一年半載,不是問題。”

一年半載後,她在南楚站穩了腳跟,就能動南楚國庫的銀兩了。

“其實張家也還是有些銀錢的,張平雖然養了四十五萬兵馬,但他多年來除了找朝廷要軍餉,還另外在冀北斂財,據我所知是私採了一處鹽礦,倒賣細鹽,張家的兩位公子張茂與張運,應該最是清楚銀錢在哪。”沈怡道:“平西將軍府的庫房裡,也只是些許而已,大量的銀錢,應該是有妥善的藏銀之地。”

“大佛寺後山的那處藏金窟,是不是張平的?”蘇容問。

“是,但你都給東宮了。”沈怡看著她。

“東宮需要銀錢這些年陛下打壓的很,太子也沒法子生錢。”蘇容給燕回聲捨得,畢竟,她還需要他做靠山呢,他不立住怎麼行?給了就不後悔。

“那就問問張家兩兄弟吧?他們既投靠了你,應該捨得。”沈怡道:“若是不捨得,便不夠真心。”

“都足夠真誠了,不捨得也沒關係。”蘇容倒是不在乎,也不強求,錢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誰手裡有錢心裡都踏實,反正她自己又不是沒錢。而且她手下那些人,也懂得生錢之道,只要不興兵戰,大批的耗費軍餉,她就養得起。

沈怡多看了她兩眼,不由笑了,沒再說什麼。

馬車一路往邊境走,遇店住店,就在三人慢慢悠悠趕路時,周顧已帶著十萬兵馬到了邊境。

有暗衛稟報,“大魏的確有兵馬異動,已暗中陳兵三十萬,在大魏邊城只等著伺機而動。”

自十六年前,雙方簽訂議和和約後,便規定,雙方邊境不得超過十萬兵馬。老護國公於當年那一戰受重傷將養,兒子都已戰死,孫子還沒成長起來,所以,陛下讓老護國公帶三十萬兵馬回京駐守,另調派張平帶著十萬兵馬駐守冀北,冀北距離邊境並不遠,幾日路程,將冀北變成的警戒線,邊境只留了兩萬兵馬的哨崗。

大魏見大梁如此,也差不多同樣的軍事安排,以示兩國友好,在和約內不生兵戰。畢竟十六年前那一仗打的太狠了,雙方都損失慘重,都需要休養生息。

但如今十六年已過,大魏的野心,又重新冒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