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廚房,大聲詢問菜做好了沒有?朱道臨趁老爸回答的時候,接過他手裡的爆炒鱔片轉身走向外面餐廳,勤快的楚梅默默端起托盤裡的碗筷,和朱道臨一起整齊擺放到餐桌上。

遲來的新春佳節團圓飯正式開始,朱母罕有地沒罵兒子一句,滿臉都是開心的笑容,齊齊喝過一杯祝福酒,立馬拿起公筷外加一把不鏽鋼小叉子,一個勁兒地為滿臉緋紅的楚梅佈菜。

朱道臨連敬父親三杯,放下杯子繼續為父母斟酒,低聲解釋說由於生意太忙沒能趕回來過年,請求父親原諒。

“你什麼時候開始做起生意來了?都做些什麼?”

朱父頗為驚訝地詢問,朱母和楚梅不約而同停止說話,望向滿臉歉意的朱道臨。

朱道臨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背誦編好的藉口:“還記得我當兵第二年夏天,和我一起回來探親的那位貴州籍戰友嗎?”

“是不是那個身材不高、長得挺壯實的黑小夥?叫什麼來著……好像叫段德銘吧?”朱母記起來了。

朱道臨強忍心中的愧疚,點點頭繼續撒謊:“我從本省和浙滬各地定購些刀劍、書籍、仿古工藝品和其他一些旅遊裝置,送到段德銘那裡,其中部分商品在貴州當地銷售,大部分運到雲南邊境去……”

“段德銘在那邊有些門路,生意還算不錯,如果運氣好碰到些古董字畫什麼的,他就交給我帶回來,轉讓給寧滬兩地的拍賣行或者收藏者,這半年來回倒騰幾趟,我這手裡賺到不少錢。”

朱父非常關心:“這門生意好像多年前就有人做了,特別是浙江沿海地區的商人,改革開放初期就全國跑了,不但做得早,而且從事這一行的人也很多,方方面面都佔有很大優勢,你競爭得過人家嗎?”

“沒問題,在西南邊遠地區我們還是有渠道的,段德銘熟門熟路,也有魄力,他老爸退休前是貴州安順地區旅遊局副局長,人緣和路子都不錯。”

朱道臨所說的這段話確實不假,退伍以來只要有機會上網,他都和在部隊裡玩得最好的老戰友段德銘聊聊天,或者相互留言,所以知道前年退役之後回到家鄉的老戰友的家庭情況和麵臨的困境,打算過段時間忙完手頭的事,就想辦法幫幫這位好兄弟。

段德銘的老爹確實擔任過副局長,不過卻不是安順市旅遊局副局長,而是安順市下面一個貧困縣的旅遊局副局長。

這個副局長還是縣城兵工廠破產解體之前,組織上特別照顧為國防建設掄了幾十年大錘的老段才當上的,而且老段同志只幹了半年就退休了,兒子退役回家得不到半點兒實惠。

第六十九章 三年之約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母哪兒知道其中的彎彎道道,聽兒子詳細一解說,再加上老伴的分析,就以為是真的了,點了點頭道:“怪不得送給我那麼貴重的古箏,先說好了,你小子可不能幹違法亂紀的事。”

朱道臨一聽有了底氣:“放心吧,你兒子好歹也是革命大熔爐裡千錘百煉出來的。”

瞭解自家孩子的朱父頻頻點頭,對越來越穩重的兒子非常放心,直爽的朱母卻問出句有點唐突頗為市儈的話:“兒子,這半年跑來跑去整天不歸家,賺了多少錢?”

這下朱道臨為難了,腦子飛快轉動起來,最後在父母和楚梅的注視下嘿嘿一笑:

“我運氣不錯,上次和段德銘在邊境玉器古玩市場撿了個漏,得到兩幅字畫和一件元朝至正年間的瓷器,本以為是不值幾個錢的贗品,拿回來後查了不少資料感覺是真的,後來經我原來上班的公司老總介紹,賣給了京城一個頗有名氣的收藏家,沒想到竟然換回五千萬,其中一半我已經轉給了段德銘,另一半我留了下來,大部分已投入梁城的印刷公司,剩下的繼續留著做生意。”

“噹啷”一聲筷子掉地,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