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起,也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歷史上將要發生的事情,但是賈願有著睿智的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他機敏的感到,當董猛進京的一刻,就是大亂開始的一天!
沉默了一會兒,荀略轉身走到一個書櫃前,從裡面拿出了一卷薄薄的絹冊,遞給了元起,同時說道:“主公,在我軍訓練新兵、整治軍備的這大半年中,略曾派人收集到了一些訊息,都在這個絹冊內,請主公過目。”
元起看了荀略一眼,伸手接過絹冊,嘴裡卻問道:“既然收到了這些訊息,為何不告知與某?”
荀略苦笑道:“主公天天為了軍事操勞,略實在不忍心讓主公負擔其他的事情了。”賈願插言道:“主公,現在我軍掌管這偌大的幽州,可是主公麾下的謀士和文吏,實在是少的可憐,很多事,都是荀略一個人日以繼夜的操勞著去辦理的,連帶著某每天也跟著睡不好覺啊。”
聽到賈願這麼一說,元起才知道荀略的工作量有多大。每一位手握重兵的將軍、元帥們,身後都有一個智囊團隊為其出謀劃策,反觀自身,因為崛起的速度太快,導致麾下的人手極度匱乏,武將方面還好一些,人數雖然不太多,但每一個武將,都可以獨當一面,暫時也就顯不出什麼問題來;可是文官方面就不行了,本來身邊可堪重用的就那麼幾個人,鄧芝、董和、李嚴等人還在外出任太守的職務,除了眼前的荀略、賈願之外,也就只有魯肅、顧雍等六七個人可以重用了,難怪一向善於明哲保身的賈願都會吐露辛苦。
臉上帶著幾分尷尬的笑意,元起說道:“這個,是有些難為你們了,眼下也是沒有辦法,等日後人手寬裕了,自然不會再讓你們如此辛苦。只是,組建斥候一事,刻不容緩,還望你們再辛苦一下。”說著,元起開啟荀略遞過來的絹冊,看了起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很多事情都大大出乎了元起的意料。荀略記載的絹冊中,有幾件事,引起了元起高度的重視。首先,泰山三兄弟離開了公孫入雲,去向不明。這件事元起早就知道,但是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他們三人的訊息,讓元起感到很意外。按照歷史的軌跡,這三兄弟的下一站,應該是徐州,可是那是發生在徐州牧陶謙的部下,私自殺死宇宮照烈之父宇宮嵩之後的事,眼下宇宮照烈還沒有起家,所以也不能斷定泰山一定去了徐州。
第二件事,新的南陽太守已經走馬上任了,無巧不巧的,正是和元起相當不對眼的袁白。想起當初自己離開南陽的時候,封存了府庫中所有的錢糧,現在全便宜袁白這個敗家子了,元起就懊惱不已。
引起元起注意的第三件事,就是齊天在幷州刺史丁力的部下任職,官居中郎將,掌管著幷州所有的騎兵。看到這個訊息,元起心中恍惚想起,當初和齊天道別的時候,齊天確實說過要投丁力,因為丁力鎮守邊關,長期和辛蠻人作戰,齊天欣賞丁力為將的作風,有意去投在丁力帳下建功立業,後來和丁力情如父子。
還有一件事,袁丁所在的袁家,在當代家主太傅袁懷的主張下,和大將軍范進沆瀣一氣,意圖共同誅殺閹黨,進而把持朝政。不料事情洩露,被閹黨先下手為強,找了個死罪的理由陷害袁懷,把袁懷下了天牢,不久後,袁懷就被毒殺在天牢裡。袁丁隻身逃離京城,去向不明。對於袁丁的去向,元起大概也能猜到,一定是返回了冀州舊地,徵召人馬以圖東山再起去了。
除了以上幾件事之外,其餘就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了。真是難為了荀略,在百忙之中,還能抽空記載下這些有用的資訊。雖然這些資訊,尋常人看不出什麼,但是元起卻是明白得很,這些事,單獨拿出來確實不值一提,但是綜合到一起,就顯示出大亂將至的預兆了。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