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士的耳中,那些士族和文士不辨真假,用一貫的浮誇手法,把泰山的仁義經過渲染之後,在反饋給更多的人,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泰山現在的仁義之名。
有了仁義之名的光環之後,泰山在其他人眼中,一言一行都是從仁義的角度出發的,即使在眼前這樣危機的時刻離開徐州,置陶謙的恩情於不顧、置徐州百萬百姓的生命於不顧,泰山也可以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用一句輕飄飄的“留的有用之身,以征討不臣”來作為解釋,並且屢試不爽。
陳登三人在聽完泰山這番話之後,雖然談不上有多感動,但也是深信不疑。在他們看來,區區一個徐州,和泰山肩負天下安危的大志比起來,確實也算不得什麼。泰山的這次逢場作戲,再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陳登三人默然無語。
良久,陳登方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向著泰山拱手說道:“泰山公,當初袁丁等人設伏欲伏擊元君侯,是陶使君給元君侯報的信,事後,泰山公趕來徐州,幫助陶使君對抗袁丁等人,已經救過徐州一次了。這一次,無論於公於私,登也實在無顏在挽留泰山公。告辭!”說著,陳登一邊搖頭嘆息,一邊向徐州城中走去。
陳登走後,糜竺低頭思索了片刻,忽然開口對泰山說道:“泰山公,此去江淮,前途兇險,以泰山公麾下的人馬,恐怕不是袁白之敵。若泰山公不棄,糜竺願意散盡家財。以助泰山公一臂之力!”
一旁的糜芳聞言,大驚道:“大哥,你……”糜竺連忙轉頭,用眼神示意糜竺。糜芳沒聽明白糜竺的意思,但是泰山卻聽明白了。看來這個糜竺也是一個明白人,他知道留在徐州,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被殺或者被迫投靠宇宮照烈,與其那樣,還不如現在主動投靠泰山。如果日後泰山能成就一番事業,糜竺也算得上是從龍之臣了。
糜竺的這份氣魄和決斷,也贏得了泰山的好感,於是。泰山大喜過望,伸手拉住糜竺的雙手,笑著說道:“若得糜子仲相助,大事成矣!”泰山話中的相助。可不是糜竺散盡家財的資助,雖然那些錢財對泰山來說也很重要,但泰山還是比較看重糜竺這個人。在泰山麾下。武將不缺,老一輩的有關威、張武這哥倆,中生代有陳到等人,小一輩的有義子元封、關威之子關平,再過幾年,等關威的次子關興和張武的兒子張苞成長起來,又是兩員虎將。可是泰山的軟肋,是謀士方面的短缺。目前為止,泰山只有簡雍、孫乾這兩位謀士,而且還都算不得絕頂的人才,如果能得到糜竺的投效,那可是大大彌補了泰山在謀士方面的短板。
泰山話裡的意思,糜竺自然聽懂了,他回過頭看向泰山的本部人馬,低聲說道:“主公,這些老兵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可惜武器裝備太差了一些,請主公給我兩天時間,兩天之後,我會讓這些人馬煥然一新。”糜竺這麼說,顯然是已經正式認泰山為主,並且積極的為泰山籌劃軍備物資了。聽到自己的大哥說出這句話,糜芳才反應過來,大哥這是要離開徐州,跟隨泰山了啊!對此,糜芳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留在徐州是死路一條,跟在泰山身邊,再怎麼不濟,也還有條活路啊。
泰山笑著對糜竺說道:“子仲,某在五十里之外的山腳下,等著你兩日之後趕來!”又說了幾句話之後,糜竺糜芳兄弟便告辭離去了。二人走後,泰山的臉上泛起了得意的笑容。這麼多年以來,泰山處心積慮的處處收買人心,現在,總算是開始有回報了!原本看到陳登三人出現在城外,泰山只是想逢場作戲,把三人糊弄過去,以便順利離開徐州,沒想到竟然意外得到了糜竺的投效,這真是太爽了。
不遠處,張武看著泰山的笑臉,疑惑的問向關威:“二哥,大哥在那一個人笑個什麼勁呢?”關威撫著長鬚笑道:“三弟啊,平時讓你多讀書,你就是不聽。連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看不出來,告訴你,糜竺兄弟準備投效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