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有特別想什麼。最近幾次都那樣,已經挺習慣了吧。我就是覺得比起到店裡,去她家更輕鬆,咖啡又能喝個夠,挺不錯的,非常自然地就一起到她家去了。不過冷靜想想好像是不太好,滿不在乎地就跑到一個有男友的一個人住的女孩家裡是不行的吧。”

“也不是不行,只是輕率了。”

沒錯。

輕率。

“我說,你,渡來先生,你其實是上當了吧?”

“啥?”

沒錯。就算不是,也只能朝這個方向走。

“不管怎麼想都不自然。”

“你是指什麼?”

“鹿島亞佐美的態度。就算你是她的恩人,但也不是有天大恩情的救命恩人。如果要答謝的話請你喝一杯也就可以了,如果要日後再感謝,最多是帶上禮物或錢來,問題就在這裡。又沒什麼別的事,對你一個陌生人一次又一次地邀請,這本身就不自然。見了面也只是閒聊,如果她是請你做保鏢,或者為跟蹤案件做證人證明她受害的話,那還能講得通。但是她沒這麼做,她只是和你閒聊,在有空的時候把自己辛酸的人生、悲傷的過去,毫無保留地向你傾訴,而且還很不自然地裝作很樂觀開朗。儘管這樣,她卻會為了你的經歷而傷心落淚,這隻能認為她情緒上處在不穩定的狀態。而且,喝茶、吃飯、自己家,一步步地更深地邀請②你。”

“邀請嗎——也沒錯。”

“第四次你去她家時,她的神情如何?”

“神情如何?嗯……已經習慣的感覺,就很輕鬆啊,聊天的內容也沒什麼不同。”

“不會沒什麼不同的。”

“就算你這麼說也……”

“因為,你在那時候殺了她。”

殺人動機完全無處可尋。不論是警方還是檢察官都沒有找到動機。

“你殺了她吧?”

“殺了。”

“為什麼?”

“因為……”

“據說她說她想死是嗎?”

“她說過。”

“一個幸福的人會說自己想死嗎?當然,當工作辛苦或者受到恥辱什麼的時候,人們會說‘真想死啊’,但那都不是認真的。一般說想死,要麼是痛苦的比喻,要麼是玩笑,她也是開玩笑說想死嗎?”

“我不覺得是玩笑,”渡來回答,“我覺得她是認真的。”

“她為什麼說想死呢?”

“這個我不知道,所以我才到處打聽。我不懂,我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想過自殺。不過……我人笨,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會去想那些敏感細膩的東西吧,不過,就算是我,和那些生來有大把錢花的公子哥富二代相比,也碰到不少不爽的事情。但是我也從來沒想過的,從沒想過自殺,所以……”

“沒有想過自殺——這是正常的。有尋死的念頭,一個是因為生病,這個必須要治病。另一個——是被逼到了接近生病的境地,精神上的,肉體上的,經濟上的,社會上的……被種種原因逼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時,人會想到死,這已經是不正常的情況了。如果還有正常的判斷力,就會明白死亡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應該明白的。人也是生物,生物是為了生存而生存的,不能自己去尋死。但是,也有人會變得無法作出這樣的判斷,誤解死亡才是最輕鬆、最快速的解決辦法。”

“誤解——嗎?”

是誤解。

“比如,受到虐待是很痛苦的吧,家庭暴力也是很慘的,照顧病人和老人也很辛苦,欠了債也不好過。疾病、貧困、人際關係……這世上絕望的種類有許多。但是,必定有逃脫的路,並沒有肯定得不到救贖這種事。人們一門心思地認為無路可逃——這就是問題。死了就輕鬆了,死了就解脫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