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東西兩線的北突戰役打響之後,北方面軍的戰略企圖就已經顯露無遺了,在這種情況下,楚思南考慮,如果他自己是芬蘭軍指揮官的話,那麼他所下達的第一個命令,絕對會是壯士斷腕,主動撤離這個即將被蘇軍合圍起來的地峽戰區。

而在事實上,芬蘭卡累利阿叢集並沒有採取這種策略,甚至與此相反,他們還把南下支援的挪威叢集也拖了進來,重兵陳列在彼得羅扎沃茨克以西、以南的地峽走廊地段。這種態勢給人的觀感,就是芬蘭人要在這裡同蘇軍的北方面軍決一死戰了。從目前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楚思南相信如果芬蘭指揮官不是瘋子的話,他就決不會選擇在這個關頭同兵力數倍於己的蘇軍決戰。

如果不是為了尋求決戰,那他們的意圖又是什麼?楚思南苦思良久,又對照軍事地圖,才稍稍察覺到一點不太可能出現的戰爭預兆。

從目前的作戰態勢圖上看,芬蘭軍要想有所圖謀,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突破蘇軍在斯維裡河一線上的防守,然後將戰線南推到別洛耶湖水網地區,從而對莫斯科北方防線構成威脅。不過這樣一來,這支芬蘭叢集就等於是絕對深入的孤軍,在它的周圍,蘇軍集結著整個北方面軍,還有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以及西北方面軍一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南突計劃即便是成功了,也離最後的覆滅之日不遠了。尋求北方的德軍叢集呼應?這一點似乎也很困難,因為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區,德軍北方叢集僅僅有一個十八集在同列寧格勒方面軍的五十四、獨四兩個集團軍對峙,因此,他們要想突破這一方向上的蘇軍防線,可謂是困難重重。不過楚思南考慮,如果德軍一旦突破了這道防線,那麼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

如今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區,芬蘭軍叢集和德軍的北方叢集所構成的戰略攻勢,就如同是一個“C”字形,這個C字把整個拉多加湖包圍在了其中。而蘇軍的北方叢集,就在這個C字的內環上,他的作戰目的,就是吃掉這個C字的上半個圓仞——芬蘭卡累利阿叢集。而對於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防禦陣地來說,其在這場戰役中作用至關重要,他的存在抵擋住了作為下半個圓仞的德軍集團的東進。這樣看上去,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防禦陣地,同整個北方德軍的攻勢膠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大寫的“G”字形作戰態勢,而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防守陣地,就是這G字下圓仞上的那一橫。如果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陣地被突破,那麼後果就是一連串的字母變化——“G”變成“C”,“C”再變成“O”,字母的變化最終將導致整個北方面軍陷入德軍和芬蘭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楚思南雖然不認為德軍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就足以突破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防守陣地,但是在心裡,他還是感覺隱隱的不妥,因此,在十二月九日的方面軍指揮部電話會議中,他提醒崔可夫注意德軍在西線列寧格勒方向上的動向。

崔可夫對楚思南的這一提醒在開始的時候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是在其後,經過反覆的偵查,列寧格勒方面軍傳回來的準確情報,是在他們所防守的那一線上,的確只有德國人的第十八集團軍,而且看樣子他們正在休整,短期內沒有東進的跡象。這一情報顯然令崔可夫大為放心,他再一次將主要精力投放到了合圍芬蘭叢集的事務上去了。

楚思南在獲知了這一情報之後,也覺得自己似乎有些過於謹慎了,他無數次的安慰自己,不要去考慮那些還沒有影子的事情了,集中主要精力,把布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