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效果,於是他開始琢磨如何才能解決問題,最後鼓搗出了這種既避免畫作被汙損,又不影響觀賞效果的“隱形玻璃”。迪尼瑪纖維則是一次失敗的實驗的副產品,沒有達成預期目標的化學實驗,卻生成了這種拽不開拉不斷的玩意兒……

對不起扯遠了,我只是想證明當我們懷著功利的目的去做事情,可能會有“效果”,卻很難獲得“成果”。如果只是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那麼每當你需要表達的時候,嘴裡蹦出來的一定是書上那幾個例句,所說非所想,言不由衷。比如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普及英語,而有些人的水平仍然停留在“How are you?”“Fine,thankyou,andyou?”的層面上,接下來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真正能夠用英語深刻而準確地表達思想的人並不多,而這才是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我在耶魯遇見過一箇中國女孩,GRE接近滿分,卻被學校勒令退學,理由是“缺乏最基本的溝通能力”。

28、見證國際最高賽事

我從小自詡英文超好,聽說讀寫樣樣在行,第一次面對國際化競爭是在1998年,受到極大震動。作為當年“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亞軍,我同時獲得了“倫敦國際演講比賽”的參賽資格。

與我同行的賽友叫梁勵敏,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她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說一口純正的英式英語。多年以來,這個比賽到最後一輪,就成了北外和外交學院的“死掐”。客場心理作怪,凡在北外舉辦的賽次我必輸無疑。有意思的是,我們這兩個當年的競爭對手加好朋友,居然殊途同歸。我大學畢業後直接進了中央電視臺,她繼續深造以後也來到央視英語頻道,與我共事了一段時間。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曾說:“英國和美國是被同一種語言分開的兩個國家。”意即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存在巨大差異。1918年,一群英國老貴族成立了“國際英語聯合會”(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旨在“推廣真正的英語”。一年一度的倫敦國際演講比賽便由這家機構主辦,是世界上規格最高、最具權威的英語演講賽事。

比賽地點位於倫敦一所古老的豪宅裡。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擔任名譽主席,現場評委多是享受世襲爵位的“貴族”們。比賽分組並不以母語是否英語為依據,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與美國、英國或澳大利亞選手直接競爭,沒有任何“照顧”,我們感到壓力空前。其實這樣的比賽機制恰好說明評委不看重發音、語法等,關鍵的評判標準還是演講內容。不過當時我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第一天是辯論賽,採取的是“熱氣球辯論”:丘吉爾、特蕾莎嬤嬤、貓王乘坐的同一個熱氣球突然被子彈擊中,三個人中必須有一個跳下去,才能保證另外兩人的安全。請選手自選角色進行演講,並展開辯論,最後大家投票支援“應該繼續活著”的角色,票數最低者淘汰。後來,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英語演講比賽中,我還向組委會推薦過這種經典賽制。

大賽規則剛剛宣講完畢,大家就紛紛舉手,幾秒鐘工夫,三個角色已被一搶而空。這時候,我和梁勵敏別說舉手了,壓根兒沒想好該怎麼說呢。

經過一分鐘準備,扮演丘吉爾的葡萄牙男孩兒開始發表演說:“我是丘吉爾,我在二戰中打敗了希特勒,為世界帶來了和平的曙光。如果沒有我,這個世界還籠罩在納粹的陰影中……”慷慨激昂,外交家的風範。

“請不要聽信政客的言論!”扮演特蕾莎嬤嬤的印度女孩兒沉穩地說,“這都是他們拉選票時的漂亮託辭!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不懂經濟,也不懂政治,我只懂一件事,那就是愛。我只想做一件事,就是把愛獻給世界上需要愛、需要關懷的人。”她的話語誠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