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健,境界高華雄遠。用墨則具有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而且極富美感,整個畫面氣勢逼人,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
不過這幅畫作有一個特點,就是某些山石的用墨過多,粗一看有些土石不分的模樣,勢雖雄傑,然而深暗如暮夜晦暝。可能,正是由於這一點,才讓那位鑑定的專家,判斷上出了差錯。
但楚琛覺得除非那位專家對范寬不瞭解,不然他怎麼會不知道,這一點正是范寬晚年時的風格,而且還被米芾評為“晚年用墨太多,土石不分”。
對於米芾的評論,楚琛覺得稍稍有欠公正,因為自然界之中土石不分的現象並不罕見,范寬很有可能是對景寫生而來;再則畫風隨年齡而改變,晚年更加醇厚,也屬常情;三則晚年視力退化所致,但就像黃賓虹那樣,反而別有意趣。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在夜裡行山的感覺般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黃土和石頭分不清楚是其缺點,但是這是范寬獨有的風格,也是鑑定范寬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
就以眼前這幅畫來說,以用筆和表現出來的意境等方面,楚琛基本可以肯定,這幅畫就是范寬所作,而異能給出的結果也正是如此。
范寬的作品,居然會被認為是清代畫家陳卓所作,楚琛想想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他馬上就開始激動起來,這可是一個撿漏的機會,他怎麼可以錯過?
看到楚琛在一幅清代不太知名的畫家作品前站了許久,趙齊瑞就覺得有些奇怪,就走了過去:“阿琛,看什麼呢?……咦!”
說話的時候,他也朝這幅《夏山高隱圖》看了過去,不過畫作剛一入眼,他就輕咦了一聲,過了片刻,他的臉上就露出了驚訝和疑惑的神色。
楚琛回過神來,連忙看了看四周,見沒人注意過來,才長舒了一口氣,然後連忙不動聲色的把趙齊瑞拉到一邊,輕聲說道:“這事等咱們出去了再說。”
此時的趙齊瑞也反應了過來,輕輕的點頭說好。
因為這幅《夏山高隱圖》的事,楚琛他們也沒心思再欣賞其它拍品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走之前,楚琛還是對著房間裡的所有物品使用了一次異能,而結果也顯示,撿漏的機會就只有《夏山高隱圖》這麼一次。
走出會所之後,趙齊瑞就迫不及待的問道:“阿琛,剛才那幅畫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以意境來說,應該不是陳卓能夠有的水平吧?”
楚琛笑道:“對,應該是鑑定的人搞錯了,這幅作品應該是范寬創作的。”
“什麼?!”大家都清楚范寬的地位,聽了這話,全都相當驚訝。而且范寬除了名氣非常大之外,他現在流傳下來的真跡也都相當的稀少,基本都存於博物館之中,如果那幅畫確實是真跡,無論是價值還是意義都是相當巨大的。
趙齊瑞回過神來,連忙問道:“阿琛,你確定是范寬的真跡?”
楚琛笑道:“雖然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還是有相當大的把握的。舅舅,您剛才應該也注意到了這幅畫的用筆,您對比一下范寬的用筆特徵,覺得怎麼樣?”
趙齊瑞回憶了片刻,越想越覺得楚琛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
范寬在用筆用墨方面,宋代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和畫史評論家郭若虛評價為“抱筆俱均,人屋皆質”。
“抱筆”是書法中由蹲而斜上急出的一種用筆方法,富於力度。“人屋皆質”是指質感和體積感,這是由用筆反覆籠染所形成的效果,後人稱之為“鐵屋石人”、“界話如鐵線”、“刻削窮絲髮而行筆堅硬”,而總體上則是“得山之骨法”。
對范寬的皴法歷來有幾種看法。就作品來看,下筆勻直,先用粗筆重墨側鋒勾勒出山岩峻峭刻削的邊沿,然後,反覆地用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