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一些時日,有雨總有沒有雨水來得好。
而張三此時,卻在不遠處一塊石頭上快思索著,自己渡劫之後,到底該如何求雨的大事。
……
古時候,雨水是農牧生產的命脈,影響到糧食收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庫的收入與王朝的穩定。所以,求雨受到了歷代朝廷的重視,從皇帝到知縣,每遇天旱,都要設壇祭祀。祭祀時,貴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龍王下跪、並作為一種典章儀式,有專門的規範載於典籍。
如山西,每逢歲旱,“設壇於城隍廟。先期,縣公行二跪六叩禮畢,復跪拈鬮,請某處龍神取水。傳示鄉民灑掃街道,禁止屠殺活命,各鋪戶、家戶門,供設龍神牌位、香案。僧眾、架鼓吹手,出城取水迎龍神。知縣率僚屬素服步行出城外,迎接入城,供奉雨壇,行二跪六叩禮。每日辰、申二時,行香二次,鄉老、僧眾輪流跪香,諷經、典史監壇,利房照料香燭。如是者,三日,得雨,謝降撤壇,派鄉老送水;旱甚,率僚屬齋戒,出禱風去,雷雨,山川壇,進遍禱群廟。”
而在民間,百姓們普遍認為,天旱是因為得罪了龍王爺,為求得龍王爺開恩,賜雨人間,就舉行一系列形式各異的祭祀、祈禱儀式來求雨。求雨習俗在中國北方的河南、山東、河北、山西、東北、西北都流行甚廣,但尤其以山西為最。人們為求風調雨順,採用各種辦法求助於神靈,有以牲畜供獻的,有以人禱者,還有抬著神位神像遊鄉展示以娛神的。此外,還有專門用於懲罰旱魃的象徵性表演;有求雨神的,有扎泥龍、草龍揮舞,也有在大門垂柳插技、還有的捕捉蛇、魚、蛙等戲水動物作祈雨生物。
土族大祭師求雨,也是求的龍王爺,可是求了都快半年了,仍然是一滴雨也沒下。
為此,土族大祭師非常的煩惱,幾次想到動員大家離開三陽關,可一想到別的地方可能幹旱的更嚴重,大祭師便打消了這個**頭。
而今天,大祭師機緣巧合,瞎貓碰上死耗子,竟然遇上一個敢承諾在十八天內下雨的張三。
其實,張三本來是想,十七天內過了所有的地煞劫難,然後再想辦法幫幫這些土族人,如果實在想不到,那自己的就趁早逃命。
……
關於求雨,張三並不會,也不知道求雨的法術。
不過,張三在小的時候,聽村裡的李大榔頭講過一個關於求雨的故事,所以這心裡也有了一些打算。
相傳古時候劉伯溫求雨
明太祖在統一戰爭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戰的將領爭城奪地:又吸收了一些謀士,幫他出謀劃策。在這些謀士中,劉基是最著名的一個。劉基又叫劉伯溫,本來是元朝的官員,因為對元朝的政治**不滿意,常常寫點文章,諷刺時事。
後來,被解職回到他的家鄉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的時候,把劉基請了出來,當他的謀士。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劉基出了不少計策。由於他足智多謀,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漢初年的張良。
劉基不但謀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現象跟人間的吉凶扯在一起。劉基對天下形勢觀察仔細,考慮問題周到,他的預見往往比較準確。但是大家都認為這跟他精通天文有關。民間傳說把劉伯溫看作一個“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江南生了一場旱災。劉基掌管天文,朱元璋問他為什麼生大旱,怎樣才能求上天下雨。
劉基說:“天一直不下雨,因為牢獄裡關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劉基的話,派他去查牢監裡關的犯人。劉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後,平反了冤案,把錯抓的人放了。
其實,求雨和平反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