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十六子,對亂了大清江山,害死他皇阿瑪的李肆最為痛恨,他也六十多了,活著時還真報不了這仇,可他的後人能在李肆後人身上報得大仇,想想也是令人熱血沸騰。

他咬牙決然道:“太后,說走邊走吧!咱們走時,再燒了這紫禁城,就給那李肆留一片殘垣斷壁!”

眾人同時抽了口涼氣,接著滿人擰眉沉思著可能性,而漢臣們卻忐忑不安,想說話又不敢。

茹喜看看有些坐立不安的張廷玉,緩緩搖頭道:“不,這紫禁城……得好好留給聖道……”

目光透過玻璃窗,茹喜看住坤寧宮南面的交泰殿,更南是乾清宮,再是乾清門。出了乾清門,就是廣闊恢弘的紫禁城外朝,巍峨的太和殿下,太和門後,九曲拱橋蜿蜒,這令人凜然生畏的紫禁城啊,曾經也讓她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逾矩。而當她垂簾主政,端坐皇帝身後時,透過珠簾,自大殿看出去,也覺整個天下都匍伏在她繡花鞋下,由她馳騁快意。

“這紫禁城,這北京城,就是不祥之地……”

茹喜悠悠說著,眾人再是一驚。

吳襄趕緊附和道:“永樂帝遷都北京城,不過三十年,就有了土木堡之變,遭難的可是明英宗啊。”

嘿,那英對這英,聽起來是好兆頭,允祿一下就被說服了:“沒錯!有這紫禁城在,南蠻必然要遷都北京城,否則怎麼壓住紫禁城這股龍氣呢!而等他大英朝待在了北京城,嘿嘿……”

眾人紛紛點頭,都道太后神機妙算,雖心知這是再牽強不過的附會,可如今大清去國,總得多找些寄託。

茹喜卻搖頭道:“這紫禁城,對誰都是不祥之地,我大清在這裡還未待住百年呢。”

眾人愣住,茹喜嘆道:“哀家就覺得,這紫禁城,總是散著沉沉的腐氣,像是有一條腐龍深藏地底。有時做夢,更見整個北京城都被這腐氣罩住,伸手不見五指,嗅者五臟糜爛,卻還好端端活著,就如行屍走肉……”

語調拉起,她再道:“哀家說不出更深的道理,就覺這腐氣是漢人自己千百年積下的,我大清其實是被這紫禁城害的,所以呢,這紫禁城就得好好留住,留給聖道!留給他的大英朝!”

張廷玉等人是不敢言語,滿人們卻是齊聲叫好,紛紛議著十年或者二十年後,聖道該是怎樣一副昏聵面目,南蠻又是怎樣的國無寧日。

氣氛再轉昂揚,茹喜正要宣佈大清朝廷正式北遷,李蓮英又捏著一份文報急急進見。

“太后、太后,遼東……”

茹喜心中一沉,升到咽喉的一口氣壓下,接過文報一看,臉色瞬間煞白,那口氣沉在胸腔,上下不得,噎得她兩眼翻白,身子竟一下軟倒在塌上。

眾人驚得一片忙亂,有的招呼太醫,有的招呼太監,李蓮英急急去順茹喜胸口,那文報也輕飄飄落地。

在眾人的注視中,文報上幾行字清晰入目,“燕國公反,稱帝寧古塔,興兵西進,盛京勢急……”

第九百四十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

() “聖上萬歲——!”

“大英萬歲——!”

“華夏萬歲——!”

山東兗州府城,皇帝北伐行宮前,如潮呼聲直衝雲霄,來自山東曹州、沂州、濟寧州和兗州的數千民人代表得慕天顏,為翻身入英華而歡欣鼓舞

頂盔著甲,一身金黃、肅黑和火紅相間大戎服的李肆向民眾揮手道別,再引起一波萬歲呼喝之潮。退入行宮後,李肆一路走一路卸甲,不斷有禁衛引導各色人等上前,就在三言兩語之間處置完一件事務。

國家已非草創之時,李肆御駕親征,就是帶著最高國務決策機構出行。雖然內政有政事堂打理,法務有大理寺審度,李克載還以太子之身留在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