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宣教革新(第2/2頁)
章節報錯
兵的素質也提升不少。
只要皇城司與宣教使兩隻手不缺失,就會成為大唐的神兵利器。
除了利益,這麼多年一直潛移默化推行的榮譽、忠誠,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向上的道路被開啟,將士可以憑藉功勳提升官職,或者換取土地、錢財。
國家對傷殘軍人也有贍養照料的義務,大唐與將士之間的羈絆不斷加深。
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維持這個體系的運轉,就必須保持向外的擴張,以收取足夠的利益。
如同後世的美帝。
全面戰爭不輕易打,但區域性而有限的戰爭一直不斷。
既保持了國家的利益也保證了士兵的利益。
天地萬物,其內在的規律其實都是利益鏈條的有序運轉。
歷史上,李存勖在平梁之後,就開始忽略士卒的利益,內政和經濟一塌糊塗,以至於後唐的精銳部隊紛紛離心,主動挑起叛亂,挾李嗣源為帝。
趙宋收天下精兵為禁軍,圈養在汴梁城內,杯酒釋兵權,的確解決了中晚唐五代以來的藩鎮之禍。
但手上有了鐮刀,卻不願拉出去收割利益,空有百萬兵力,花費越來越多,戰力卻越來越低下。
所以兩宋羸弱不堪。
叢林原則,你不打別人,別人起來了就一定會來打你。
為了提升宣教司的地位,李曄進行了一些細化。
分宣導使、教導使、宣教使、宣撫使,其中宣導使與教導使分別對應地方與軍中,採用九品制,最多到正四品。
宣教使從三品到正二品,需文武雙全,精通兵略,負責一軍之軍心,有作戰知悉權、參謀權,但不得干涉主將的軍事決斷。
宣撫使也是從三品到正二品,位在布政使之下,但不屬於布政使管轄,也不得干涉地方政務,負責體察引導一地之民情、民心,糾察地方政務軍務,做出正確評估,向朝廷彙報。
此舉意在加強朝廷對地方和軍中的掌控。
讓宣教司體制化,成為大唐正式的機構。
這幾年隨著大唐走入正規,大量人才湧入科舉之中。
宣教司逐漸不受待見,成為一些落第之人暫時的棲身之地,心思從不在宣教司上,三年之後再考,有了功名,立即水往高處致的利己主義者無處不在。
特別是馮道、韓延徽、宋齊丘三人,成為無數讀書人的典範。
從地方小吏,一躍而登天子明堂,參與國政機要。
激勵了不少人。
上升的通道是開啟了,但選擇也多了。
宣教司與皇城司一樣,都是高危行業,不僅需要學識,還需要膽氣與智慧。
而地方知縣、知州,則不一樣,地位尊崇,手握大權,自然成為士子們的首選。
連尚學出身的子弟也受了這種風氣的影響。
都想著當官,想著輕鬆,官場早晚會出問題。
這麼多年,中流砥柱一直是退伍將士。
只有他們一直忠心耿耿履行著職責。
宣教司對新生的大唐有多重要,李曄心知肚明。
中晚唐五代的藩鎮之禍,如果不想走趙宋的路子,就要走宣教司的路子。
對將士進行忠誠教育,賦予其家國大義。
有鑑於此,李曄提升宣教司的地位,也就在理所當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