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萬萬歲!”一眾人齊聲喊道。
李淵示意不必多禮之後,便直接往宮殿裡面闖去。
一眾人連忙跟在李淵身後。
李淵看著床榻上的李世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憐惜之意。想到他還小的時候,繞於膝下,稚子歡笑。到後來,躍馬橫槍,為大唐江山打下半壁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而如今,兄弟不睦,父子猜疑,著實讓人無奈啊!
想到這裡,目光不由微微怔住了。
那秦王府眾人和長孫氏,哪個不是成精的人物,見到李淵如此表情,盡數退出去了。
李世民張開眼睛,看著李淵,用沙啞的聲音輕輕道了一聲:“父皇!”
聽到這二字,李淵頓時一個激靈,看著李世民的目光也漸漸轉回以君視臣的目光了。
“今日建成請你喝酒,卻是孟浪了!”李淵淡淡的說道,“你明知不善飲酒,為何不推辭啊!”
李世民故作委屈的道:“大哥相召,小弟焉敢不從?況且有些日子沒和大哥喝酒了!”
李淵聽了,輕嘆一聲,半晌之後才道:“唉,真拿你們這些孩子沒辦法!一個個都有了自己的勢力,就完全不把為父放在眼裡了!”
李世民趕忙坐起身,一雙手臂顫顫巍巍的撐起軀體,李淵見狀,讓他趕緊躺下說話。
“父皇,兒臣之心,天地可鑑啊!”李世民幾乎涕淚長流。
李淵又嘆了口氣,對李世民道:“首先提出反隋的謀略,消滅敵讎,平定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本打算立你為太子,你卻堅決推辭。而且,建成年紀最大,被立為太子已經很長時間了,我也不忍心奪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們兄弟似乎難以相容,一起住在長安城裡,肯定要發生紛爭,我應當派你返回行臺,留居洛陽,陝州以東的廣大地區都歸你主宰。我還要讓你設定天子的旌旗,如漢朝梁孝王一樣,你看如何?”
梁孝王乃是西漢文皇帝的二兒子,深受竇太后的喜愛。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更是立下汗馬功勞。因他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后的寵愛,所受賞賜無數,並且得賜天子旌旗。他出入時隨從護衛千乘萬騎,與皇帝一樣,出殿言“蹕”,入宮稱“警”。到了京城,常與皇帝同乘帝輦出入宮門。梁國當時富足強盛,為諸侯國之首,府庫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他曾修“梁園”,據史書稱其為“方三百里”,極其壯觀華美。
聽了這話,李世民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失望,然而被很好的掩蓋下去了。“兒臣不願離開長安,願得留在父皇身邊,侍奉早晚!”
李淵頓時微微一笑,說道:“你的孝心我是知道了,但天下都是一家,東都和西都兩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動身前往,你不用煩惱悲傷。好了,事情就這樣定了,過幾日你身體好了之後,便前往洛陽那邊吧!”
李世民無奈應允。
李淵見此情形,又對李世民道:“今日之事,是你大哥的不是,明日我便下赦令訓斥他一下,給你出出氣!”
說完,示意身邊內侍前面開路,返回寢宮。
李淵走後,秦王府的人馬盡數湧入,看到床榻上坐著的李世民,頓時齊齊呼了一聲:“殿下!”
李世民便將剛才李淵說的話重複了一遍,向在場之人問取意見。
長孫無忌聽罷,目光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殿下,這可是我們的機會!若是回到洛陽,以殿下你的號召力,那整個山東恐怕盡是殿下你的地盤,哪裡不比呆在這長安城裡強!”
然而房玄齡卻道:“殿下萬萬不可!若是離開長安,離開這朝廷中樞,殿下雖能避開禍端,但卻終生與帝位無緣了!充其量只能做一個坐鎮一方的諸侯!”
房玄齡此言剛落,杜如晦就接著道:“房兄所言不差!若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