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會念經就是好和尚,那些主創人員經念得好不好,這是有目共睹的,我不必多言。

在這裡,我還要提出兩個建議,一是重視新人,千萬不要讓二十一世紀的觀眾看二十世紀的影片,拿導演來說,第五代已經到了可以回憶往事的年齡;第六代導演剛剛浮出水面,第七代導演正努力地讓種子發芽。二是不要站在藝術的雲層中去看待地上的觀眾,這種距離感會直接影響到影片的接受程度,只要不故作煽情(虛假),不逃避現實(粉飾),不迎合世故(曖昧)也就足夠了。

四、 醜陋的美女

在人們用商品的眼光來衡量影視劇的時候,炒作作為宣傳手段已經被觀眾和影人們無條件地認可了,彷彿這一規律已成真理,在準真理面前,缺乏思考的人是絕對服從的。

炒作實際上就是廣告,它可以運用各種手段,挖掘許多賣點,目的當然是為了影片的成功。挖掘賣點是需要水平的,人們所能感覺到的,也在影視策劃者的常規思維中,內容、風格、導演、演員均是炒作的範圍,沒有任何新鮮的東西。炒作賣點更需要水平。因為我們還處於探索階段,挖掘出的方法少了一些自然可以原諒,因此炒作的水平就絕對不可忽視了。就象飯店中的一盤菜,即便是特色菜,色香味差了也不便招徠顧客。用菜與炒作來比較有點不同,在這個以吃為己任的民族中,不乏有為一盤菜拍案而起,大呼小叫的精英分子,而對鋪天蓋地的炒作宣傳,我們只能聽之任之而無能為力。閉上眼睛,只用鼻子聞便可以分清紅燜羊肉和水煮羊肉區別的人們卻永遠鬧不清電視、廣播、報紙、張帖畫上所說的是真是假。好在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得到某些觀眾的重視,不過,那也是用金錢與時間換回的教訓,俗稱上一當。

宣傳材料在媒體上出現,策劃者功不可沒。此時,各種貓膩或明或暗地浮在水面,尤其是可愛的記者為了紅包中的幾百塊錢又在做著媚態的笑,即便魚尾紋增加也在所不惜。正因為炒作是一種一廂情願的事情,背後有個有計劃有組織的操縱團體,所以主觀因素佔據了主動,再客觀的介紹影片,就不大可能了。另外,炒作者還大量採用欺騙行為。比如說某些影視片向社會徵集主題歌,這是一種慣用的騙術,因為主題歌早已內定了。任何人都會寬容失敗而拒絕欺騙,如此炒作,只能自毀前程,所帶來的危害不是一部片子的事情,殃及池魚是必然結果。不知為什麼,那些信奉拿來主義的電影人們對這種危害不但視而不見,還身體力行,大概是魯迅文章太澀晦,沒有讀懂吧。

炒作的形式是不可改變的,也的確具有功效。賣點多些,方法手段多些都無所謂,關鍵是要準確、客觀、真誠,這簡直是個做人的問題。可悲的市民既然無法逃避這種宣傳,無法封閉自己的五官,那麼,就請策劃者們給他們帶去點溫情吧!

五、 貧瘠的富有者

筆者絕不崇洋媚外,但對韓國人的精神卻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總說韓國人頑強,其實這只是個表面現象,實質上是韓國人的自信,由於自信而表現出頑強,這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們不如韓國人,很缺乏自信心,唯一可自信卻是堅信今天將和昨天一樣的無聊。

中國觀眾對國產影片(主要指電影,電視劇則是帶有一種強迫性的意味)的信心已經達到貧瘠的地步,若是沒有那麼幾個演技已模式化的演員和手法已程式化的導演,國產影片則完全是可以等待滅亡的。我絕對不說危言聳聽的事情,但事實畢竟擺在我們的面前,這個原因自然要歸結到我們的影人身上,觀眾想坐飛機,而他們只能提供馬車,並說這馬車更有人文色彩。這種不屑而產生的喪失信心則是很可悲的。影人有信心提高影片的質量,而影片的質量是培養觀眾信心的唯一方法。有了這兩方面的信心後,影視市場才可以發展起來,才可能接觸到贏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