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因為,他們都知道,更換金瓦的意思,便是朱棣以後會當皇帝。因為,只有皇帝的宮殿,才是金瓦。而他們這些跟隨朱棣的將士,以後都將會是開國功臣。榮華富貴就在眼前,而且唾手可得,試問誰不動心?連老天都說王爺要換金瓦,他們還怕會敗嗎?
而更為奇怪的是,在道衍說這番話後,咆哮的風雨竟然停了下來,原本籠罩在王府之上的烏雲也一點點被風吹散,露出湛藍如洗的天空,如同鏡面一般通透澄澈。陽光從雲層的縫隙間照射下來,萬道金光,洞徹上下。
將士們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更加對道衍的話深信不疑,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揮師南下,一舉攻下應天。
其實北平的天氣,到了盛暑,本來就多變,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道衍精通天象,早就在昨日就知道今天上午會有這樣一場來去迅疾的風雨,便跟朱棣合計好在今日趁熱打鐵,舉行誓師大會。一來鼓舞士氣,二來藉由這迅疾轉換的天氣,加以天時地利,增強將士們的信心。
因為儘管朱棣謀略過人,用兵如神,卻也知道,自己跟朝廷的兵力還是相差太過懸殊。而這一點,所有的將士也都是知道的。就算他們在誓師大會上熱血沸騰跟著他起了兵,可一旦他們回過神來,想到這一點,保不齊就會打退堂鼓。畢竟,朝廷可是用天下之力,對付北平一隅之力。
而道衍的這個計策,成功的讓將士們都深信,他們的主子才是真龍天子,起兵只是順應天意。
而朱棣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成與敗,也絕對不會是老天說了算。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因為,這是一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戰鬥。
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以計擒殺張昺、謝貴,並命燕府部下大將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自此,歷史上浩浩蕩蕩的靖難之役便拉開了帷幕。
七月初七,朱棣留下少部分兵力守城,自己率領軍隊攻取通州,開啟南下通道。不到一日,通州守將房勝便舉城歸順。
初戰告捷,不少將士摩拳擦掌,建議朱棣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可朱棣卻搖了搖頭,朝面前的地圖上指了三個地方。
“東邊的薊州,北邊的居庸關,西北的懷來。這三個地方全都駐紮著朝廷的大軍,足有十萬之多。敵眾我寡,如果我們這個時候不顧一切揮師南下,就等於將北平白白送給了他們。到時候他們再來個合圍,我們連退都沒地方退。所以,不能太操之過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將這幾個軍事重鎮都收歸囊中,保證北平的安危。”只有守住了大本營,才能讓自己毫無後顧之憂的前進。
七月初八,朱棣力排眾議命朱能只帶了五千將士朝有三萬朝廷軍駐紮的第一軍事重鎮薊州進發。
薊州守將馬宣見朱能只帶了那麼點人,以為自己為朝廷立功的機會到了,興高采烈穿上鎧甲率軍出城迎戰。卻沒想到朱能的這五千人馬只是誘餌,見他出來,掉頭轉身就跑。
馬宣立功心切,策馬追出三里之後才知中了埋伏,立刻調頭往回,卻被朱能一箭射中心臟,落馬身亡。
守將一死,群龍無首,薊州守軍紛紛亂了陣腳。朱能率領五千精兵又殺了回來,與西、北兩路趕來的援軍一同攻進薊州。指揮官毛遂以見勢不妙,遂率所屬部將投降,薊州陷落。
次日,薊州附近遵化、密雲的守軍紛紛歸附朱棣,轉而為他駐守。
三日後,朱棣稍作整頓,再次主動出擊,進攻居庸關。
因為居庸關地處峽谷,易守難攻,所以朝廷並沒有將重兵放在此地。但朱允炆忘記了,朱棣鎮守北平這麼多年,對居庸關比對自家的後院還熟,只需要找一個切入口,就能將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