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上佔足了便宜,也不至於吃虧。

而現在他面臨的卻是趙榛那合金鋼槍,這把合金鋼槍砸打下去,哪怕這對寶劍再利,也會給打斷的。刀劍一般最怕棍棒錘斧,因為重兵器重。而趙榛的鋼槍比一般的鐵棍棒都粗一號,這還是合金鋼的部分稀有金屬減輕了一定的重量。但是硬度和彈性度比純鋼都要強好多倍。

正常鄧昆與人交手,一般來說,對方都是用劍或刀對敵的。就算是有用長兵器的,但也是用金屬頭子,而在器杆上卻是用木的。畢竟純粹那鐵做杆子,實在太重了,那就不是槍了,而是鐵棍了,是重兵器了。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人用純鐵打製這樣的長兵器的。

鄧昆是劍俠,他從前是沒有機會遇到這種拿著純鐵長兵器的武將。他什麼身份,是不可能與武將交鋒的。或者說就算有些武林高手用鐵錘鐵棍,這些人也是很少的。而且,正常拿重兵器的人,一個個雖然力大無窮,但是卻速度很慢,比鄧昆慢多了。

鄧昆見過使用重兵器的,可哪裡有趙榛這種玩法?簡直和拿著一杆木頭棒子一般的急速如風。宋朝的八十幾斤可不是現在的八十多斤重,那時候的重量單位半斤可是八兩,那可是一百多斤呢。重兵器這玩意說來也是很重啊,這種重讓就算真的有力氣大的人可以玩轉這種兵器,但是也很笨、很慢的。

就劍來說,劈斬沒有刀有力,也沒有斧錘來的有勁,可真正的好手大多卻都是劍術高手,也就是說用劍的比一般人的功夫要高上一點。這也是人們常說,劍客比俠客要武技高一樣。

槍也是一樣,它在中國冷兵器時代並不如戟矛盛行,可實質說來,最後流行天下,在最後,還是以槍兵唱主角,哪怕是晚清時期,那些士兵的主要武器也是槍。

現在鄧昆傻傻的對著趙榛,面對氣勢如虹、迅疾如風拿著大中神龍槍的趙榛。氣勢與兵器上都輸了一大截。行家身手,便知有沒有,鄧昆的對敵經驗很豐富,一看就知道自己吃大虧了,這一戰還怎麼打?

就在鄧昆幾乎下不了臺的時候,董成出面了。他本來是想更快一點出面的,不過他要先適應一下那杆可怕的神槍給她的震憾,以及趙榛的氣勢對他的壓迫。

現在董成緩過氣來了,不顧對方是王爺,隨時可能殺了他們的危險,當即就跳出來了。就算是有危險,就算是可能觸怒信王,他也要說話。再不說的話,在明教也算高層之一的鄧昆就要死了!

“住手……”董成身手靈活,他本就是武功高強之輩,是左護教聖者張元正最疼愛的關門弟子。

他腳一蹬,腰一擰,立刻飛竄出去一大截。從亭子裡跳出來後,董成立刻抱拳對趙榛說道:“王爺千歲,這不公平!”

“有什麼不公平?一對一,這是他提出的,要是他們想一起上也行,不過那樣的話,我可就不管死傷,不顧與明教的臉面了!”趙榛立刻說道。

董成道:“王爺,您不是想與我明教相互交流麼?怎麼能真想下殺手?您要是真的看重我明教所學,要我們的工匠大師們為您出力,您就要拿真本事,而不是憑恃兵器之利!”

其他圍攏過來的幾個明教弟子也都叫了起來:“是呀,是呀,有本事用真本事,拿這麼長的兵器佔我師兄的便宜,怎麼算服人?不服!不服!換兵器,換過兵器……”

明教弟子亂叫,而趙榛的侍衛親兵一個個嘴角含笑,絲毫沒有說話。立刻顯現出雙方人的素質和紀律。要說明教弟子是著急他們師兄的兵器吃虧,但是堂堂大宋親王,信王軍的靈魂中心的君主,與你一個江湖草寇一般的人比武,沒把你們大卸八塊了算便宜你們的了。信王軍親衛們沒有絲毫的動作,可見其素質之高,紀律性之強。

韓峰左出了小亭,此時他的心思變了,他也想知道信王趙榛,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便對趙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