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在這段時間,信王軍處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不是說信王軍一定沒有耳報,但那可能太少了,而且大多恐怕都在金國佔領地。
自己從鎮江而來,走的這麼秘密,這才多少時間,信王軍方面就都知道了?與趙榛相比,冬餘的經驗更加豐富,他一聽對方說是自己是金人的奸細,就知道對方一定知道自己是奸細。至於知不知道自己是趙構派來的奸細,都很難說。不然的話,那麼多的商人,只有自己被帶入面見趙榛。
“在下確是江南商人無疑,當然,方今天下,商不離官,官不離商,在下是與大宋公室有點關係,但卻絕非是金國耳報坐間之流。在下此來,正是聽說了河東河北兩地有上好的透明琉璃製品,還有鏡子,都是價值千金而且有價無市的貴重寶貝。”
冬餘說罷,看了趙榛一眼,發現面臉絡腮鬍須的趙榛面露的神情絲毫沒有變動,心中發涼,但是依然繼續說道:“貴軍在兩河路佔據的地盤深處金軍佔領地,在下無法跨越金軍佔領地去獲取。之所以來這裡,是在下聽聞宋商也有了渠道進貨這兩樣寶貝。所以在下花了大價錢才知道此透明琉璃與鏡子皆出於石條山貴軍。所以才會前來,只為一覓商機,賺點錢而已,別無它意,還請高將軍明鑑。”
雖然被趙榛嚇到了,但不得不說冬餘畢竟是蝶部出身,她的心理素質極好。到了這種關頭,她還能平心靜氣的把話編圓了。一入城內,她就看到了石條山信王兵甲強大,防禦強悍,她就斷定信王軍的可怕。能將可怕的金軍打的丟盔卸甲一敗再敗,可見其信王軍本身就很可怕而強大。
冬餘心中已然打定主意,一旦迴歸,立時請陛下斷絕李彥仙的糧草供應,並且宣佈李彥仙和高龐部都是亂黨、匪患。似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生機無限的軍隊勢力太可怕了,一旦養成,立時就會影響到趙構的政權穩定。她是忠心於趙構的死硬派,對於她來說,也許也敬佩信王軍抗金的壯舉。但是,她是以趙構的皇位穩定為第一位的。不然的話,趙構如何能派她來?還不是因為信任她!
在信王趙榛強大之後,假如信王軍與宋軍聯手,真的能將金軍擊退或者將來簽訂和約之後。在兩河信王軍總根據地的金國且不論。而石條山就在趙構佔領地其邊,也就是說,石條山信王軍如果真有壯大的一天,必將會和以前的西夏一樣成為趙構建立的宋國的大患。對於冬餘來說,堂堂的宋國親王,也就是與西夏的番邦一般存在。她只承認趙構的皇帝位置,其他人,哪怕是徽宗和欽宗迴歸,也一概不承認對方的身份,全當對方是一介庸人。
冬餘心想,想那西夏成國,如日之中天。如果不是宋朝花費了難想的代價調動了無數猛將金兵屢次對戰,還不知道會出什麼事呢。而就是強大的大宋西北軍,也與西夏戰鬥後屢次戰敗。雖然宋軍在對西夏軍的時候,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宋朝內部權力互相傾軋,皇帝胡亂指揮。還有重文輕武,讓一幫不知兵事的文官指揮軍隊。而浴血奮戰的武將們得不到應有的權位和指揮軍權,有時候不得不擁兵自重,養寇自重。
但也同時說明了西夏的勢力有多麼的強悍。而現在大宋國之將傾,西夏依然穩若磐石,國力正在回覆。眼見著金國強大,趙構朝廷要面臨一場危險,如果再冒出一個爭權奪位的信王來,還是帶著數十萬強兵的信王趙榛。那趙構的皇帝位置真是沒了,此後,一旦失去了皇位,趙構怕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是以,冬餘這個絲毫不為大宋江山考慮的女人,心中越想越偏越想越怕,現在深深的後悔魯莽的直接深入了石條山。她直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