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認為這裡不過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城罷了,但此刻他才發現,這裡竟蘊含著如此濃厚的文化底蘊。為了能給段情尋得一處絕佳的安身之所,英月生下定決心走進書院一探究竟。

這座書院看上去古樸而又陳舊,歲月的痕跡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房屋顯得有些落寞,彷彿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儘管歷經滄桑,但歷朝歷代的書香氣息依然瀰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沉澱和寧靜。

課堂上,一位白鬍子先生正對學生侃侃而談,將四書五經講述頭頭是道,時不時還一句典故,把學子們的思維牢牢鎖在其中。

只見老先生,毛色花白,滿篇皺紋,臉型微黃,偏瘦,頭戴一頂布巾,手拿紙傘,一身修長的堂服,雖然歲月奪去了他的容顏,但是那股傲然挺立的書身氣質確是絲毫不改。

老先生的侃侃而談被兩位不速之客打斷,只好上前相迎,並示意正在背誦的學生們繼續學習。

來到跟前,英月生彎下腰,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個禮,然後說道:“先生您好,我是聞聲而來,如有冒昧之處,還望您多多包涵。”

老先生絲毫沒有覺得被打擾,反而微笑著問道:“不知這位俠士來到此處所為何事?”英月生心中掛念著家裡的事情,也顧不得詳細說明,直截了當地說:“我想將這個孩子託付給先生。”

老先生滿臉狐疑地看著眼前這位名叫英月生的人,不解地問道:“看閣下衣著光鮮亮麗,家境必定殷實,為何會突發奇想將自己家的孩子送來我們這間陳舊破敗的書院呢?況且,此地的孩童大半都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之人吶。”

英月生並未有絲毫隱瞞之意,坦然回答道:“其實,他同樣是個孤兒,我期望先生能夠收容他。”

老先生露出一絲無奈神色,嘆息著說:“壯士且看,咱們這座書院已破爛不堪,每接納一名學童,便意味著多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啊。”

英月生自然明白對方話中的深意,二話不說,從懷中掏出一沓銀票,輕輕遞到老先生手中,並誠摯地表示:“這算是在下對書院的一點綿薄貢獻,還望先生笑納。”

那位老先生接過銀票後,臉上流露出欣喜與感激之情,感慨道:“承蒙壯士厚意,既然如此,那就讓這個孩子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