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警察叔叔問什麼,他答什麼,不問就不說話,餓了也不說,渴了也不說,給什麼吃什麼。

派出所裡的民警小姐姐們很心疼他,尤其看到他身上那些尚未消散的淤青。

這些淤青都藏在衣服遮擋住的部位,如果不是一位民警小姐姐給他換衣物,都看不到。

每一處淤青都讓人聯想到小小年紀的他,曾經受到過的痛苦和傷害,彷彿能感受到當時的場景。

民警小姐姐們凝視著這些淤青,看著面無表情的瓷娃娃,心情沉重而複雜。

這些淤青不僅是身體上的傷痕,更是心靈深處的創傷。

之後,他被顧家人接走,一接回來連顧瀟陽的面都沒看到,就直接被送去了外省,一直到他15歲的時候,才被接回來。

16歲他的戶口才被遷入顧家,記在了他小叔顧南伯的名下,還是以收養的名義。

每每想到這裡,顧明末都會露出一個諷刺的笑容,他可真“重諾”!

末世前,顧家也接到了上面的一些訊息,他們家和軍方比較密切,得到的訊息要比別家早,要比別家知道得更多,按理他們應該要比其他家族準備的更為充分。

可是他們還是沒有江家及時,等他們反應過來,發現江家比他們更早部署,物資更豐富、更齊全的時候,他們覺得顧家出了內鬼。

顧家一時間亂了起來。

紛亂中,他們也沒時間精力去細細查探誰是內鬼。

於是,顧明末這個幾個月都回不了一次顧家的人就被倒黴地拉出來“審判”了。

“三堂會審”!顧家長輩齊聚。

他們拿出來的理由是:末世前,江家的江悅汐,她的資產變動和囤貨行為十分反常,而他是顧家裡唯一一個和江悅汐走的近的人。

顧瀟陽和顧南伯自然是知道其中門道的,也為顧明末據理力爭,可惜,他們一個是他的生物學父親,一個是他的名義上的養父。

在眾叔伯的口誅之下,不得不退讓。

畢竟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顧家能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如果舍了一個顧明末就能讓顧家人齊心,也不是......不行。

顧明末無法自證清白,而顧家多數人也不在乎他是否無辜。

他們只是需要一個背鍋的人來平息顧家其他人對他們顧家本家能力的質疑,而沒有根基靠山的顧明末就是最好的背鍋俠。

只是他們也不想想,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顧家落了江家一步,就是落了一步。

不管是江家有更強的訊息來源,還是真有內鬼告知江家此事,都是顧家棋差一著,你找人來頂鍋有什麼用?

這也是後面顧力揚知道後,找他們談時說的話。

原書裡,顧明末是因為高考前和江雲汐告白失敗,心中難過,回顧家的時候遇上忙於囤物資的顧瀟陽,父子倆針尖對麥芒,幾番爭執不下,才離家出走的。

李木子穿書後,因為沒有過度介入顧明末和江雲汐之間的情感問題,導致江雲汐自己沒事找事,打亂了顧明末對她暗藏的情愫,心中思緒紛亂,也就沒有了高考前告白的事。

他又一直住校,即使學校停學了,也沒回顧家去,還在學校思索自己對江雲汐情感的問題。

誰知道已經被破得亂七八糟的劇情竟然發揮了它的作用,用另外一種方式逼得顧明末不得不離家出走,然後繼續走劇情。

等顧力揚知道的時候,顧明末已經離家出走了。

——————————————

這次顧明末回來,顧家的氣氛變得更微妙了。

他為什麼被逼走,大家心知肚明。

出去轉了一圈的顧明末也漸漸懂了其中的道道,他不過是顧家內鬥的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