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洪武五年正月二月(第1/3頁)
章節報錯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歷經艱難開創大明王朝,一心鞏固統治,關注國家各個方面的穩定與發展,對軍事、政治、民生等事務有著絕對的決策權,行事果斷且深謀遠慮。
徐達:明朝開國元勳,軍事統帥,威望極高,深諳軍事戰略與管理,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此次負責南海剿匪以及邊疆軍事行動,為維護明朝的安全立下赫赫戰功。
李善長:明朝丞相,擅長政務管理與制度制定,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參與國家各項政策的討論與決策,在朝堂上地位尊崇,善於權衡各方利弊。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足智多謀,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謀略,對國家事務有著獨到的見解,常能從宏觀角度為朱元璋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湯和:明朝開國名將,與朱元璋交情深厚,在軍事上經驗豐富,此次參與了軍事行動的策劃與執行,負責部分地區的軍事指揮,熟悉邊疆情況。
戶部尚書王本:負責國家財政、人口管理等事務,對人口戶籍、經濟民生等方面的資料和情況瞭如指掌,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欽天監監正周時中:掌管天文曆法、氣象觀測等事務,對天文現象有著深入的研究,能夠根據天象變化預測吉凶,其言論在古代政治和社會中具有一定影響力。
第一幕:朝堂定衛制
場景:奉天殿,莊嚴肅穆,雕樑畫棟,金磚鋪地。龍椅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群臣。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氣氛凝重而安靜。
旁白:洪武五年正月,新春伊始,永珍更新,然而對於初定江山的大明王朝來說,每一步決策都關乎著國家的興衰存亡。這一日,朝堂之上,一場關於國家制度與軍事部署的討論即將展開。
朱元璋(聲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靜):“眾愛卿,如今我大明初立,百廢待興,邊疆穩固、皇室安危乃是重中之重。朕決定設定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每王府設三護衛,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李善長(率先出列,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聖明,此乃安邦定國之良策。設定親王護衛,可增強皇室力量,鞏固我大明統治根基。臣以為,應明確護衛的編制和人員配置,確保各司其職,萬無一失。”
劉伯溫(輕撫鬍鬚,微微點頭):“李丞相所言極是。但臣以為,在確定編制和人員配置時,需充分考慮親王的實際需求以及國家的軍事力量平衡,不可顧此失彼。”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轉向徐達):“徐愛卿,你乃我大明軍事統帥,對此有何看法?”
徐達(上前一步,身姿挺拔,聲音堅定):“陛下,臣認為親王護衛的設定至關重要。在編制上,可參考京城衛所的模式,設立指揮使、千戶、百戶等官職,層層管理。人員配置方面,挑選精銳之士,確保護衛的戰鬥力。同時,要加強對護衛的訓練和管理,使其成為一支忠誠可靠的力量。”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好,就依徐愛卿所言。此事交由兵部負責,務必儘快落實。”
旁白:隨著朱元璋的一聲令下,親王護衛指揮使司的設定正式提上日程。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親王的軍事力量,更為明朝的統治穩定增添了一份保障。然而,朝堂上的事務遠不止於此,一場關於南海剿匪的彙報即將展開。
第二幕:捷報傳朝堂
場景:奉天殿內,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徐達上前一步,雙手捧著一份捷報。
徐達(滿臉喜悅,高聲說道):“陛下,大喜啊!我廣東衛兵在南海剿匪大獲全勝!”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快說來聽聽。”
徐達(展開捷報,大聲宣讀):“南海盜黑鬼為亂,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