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洪武七年十二月(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作亂,反映了當地民族關係的複雜性。明朝政府的及時平亂,有助於維護民族地區的穩定,促進民族融合和地區發展。 】
行政區劃調整與外交出使:疆土管理與遠邦往來
【癸丑日,關於行政區劃調整的事宜被提上朝堂。】
官員(奏報):“陛下,臣建議以沂州及郯城、費縣屬青州府,革濟南新城縣,析其地入長山、高苑二縣。”
朱元璋(思索片刻,點頭說道):“准奏。行政區劃的調整,要以方便管理、促進發展為目的,務必讓百姓安居樂業。”
【旁白:沂州、郯城、費縣等地位於今山東地區,對這些地區行政區劃的調整,有助於最佳化行政管理,整合資源,促進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協同發展。 】
【甲寅日,烏思藏的使者前來進表及方物。】
使者(跪地,獻上禮物):“陛下,烏思藏怕木竹巴輦卜闍吉剌思巴、賞竺監藏巴藏卜等特遣臣前來進表及方物,以表對陛下的敬意。”
【朱元璋微笑著接受,並賜下文綺禪衣及織金文綺。】
【旁白:烏思藏位於今青藏高原地區,是藏族聚居地。烏思藏使者的到來,表明明朝與烏思藏地區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和友好的往來。賞賜物品,既體現了明朝的大國風範,也有助於加強雙方的關係。 】
【乙卯日,朱元璋做出了一項重要的外交決策。】
朱元璋(看向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樑子名):“朕命你們出使琉球國,賜其王察度文綺二十匹、陶器一千事、鐵釜十口。仍令浩以文綺百匹、紗、羅各五十匹、陶器六萬九千五百事、鐵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國市馬。”
李浩(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完成使命,加強與琉球國的友好往來。”
【旁白:琉球國位於今臺灣島附近,是一個島國。明朝與琉球國的交往歷史悠久,透過賞賜和貿易,促進了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此次出使,不僅能增進兩國的友誼,還能獲取馬匹等重要物資,加強明朝的軍事力量。 】
朝堂的落幕與新篇:人事變動與天下墾荒
【己未日,一個悲痛的訊息傳來。】
太監(哭喪著臉,跪地稟報):“陛下,使西蕃禮部員外郎許允德卒於河州。”
朱元璋(臉上露出哀傷之色,長嘆一聲):“許允德為出使西蕃,不辭辛勞,如今卻英年早逝,實在令人痛惜。”
【旁白:河州位於今甘肅臨夏一帶,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許允德在河州去世,中斷了他為明朝與西蕃溝通的使命,也讓朱元璋失去了一位得力的臣子。 】
【庚申日,朝堂上發生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
司禮太監(高聲宣佈):“享太廟。罷禮部尚書牛諒官。”
【牛諒被罷官,眾人議論紛紛。】
官員甲(小聲說道):“牛諒此前就因怠職降為部主事,後復為尚書,如今又因不任職被罷,實在是可惜。”
官員乙(點頭附和):“是啊,朝堂之上,為官者當勤勉盡責,否則難以勝任。”
【與此同時,靖海侯吳禎前往浙東收籍方氏臺、溫、明三郡故兵,卻引發了一些問題。】
寧海知縣王士弘(焦急地進殿,跪地奏報):“陛下,靖海侯吳禎至浙東後,三郡亡賴惡少挾私逞怨,蔓引平民富家為兵,瀕海大擾。臣以為,誣良民為兵,此不可也。吾寧獲罪死,不可以誣民。”
朱元璋(聽完後,讚許地點點頭):“王士弘,你所言極是。即日詔罷之,三郡之民,賴以復安。你忠君愛民,朕擢你為南雄府通判。”
【旁白:浙東的台州、溫州、明州在當時是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吳禎收籍故兵本意是加強軍事管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