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莫陳庚,自下山奉養母親去世後,毅然決然的投身軍旅,彼時的他意氣風發,少年熱血,以為仗著掌中鐧、胯下馬,就能成就一番功業,可實際上的是,普通人想要在大衍軍中出頭太難。

尤其是那時以四王八公為主的舊勳貴勢大,琰武新貴剛剛起勢,正是鬥得不可開交之時,候莫陳庚這個貿然闖入的,只能是池魚一條。

但侯莫陳庚何人,破軍星下凡,天生受軍卒愛戴,兩方的打壓只是給他增加動力,在一次包圍戰中,雙方設下的圈套被其打破,也不知為何,四王八公之首的小榮國公賈代善幫了他一把,將此事鬧到了琰武帝面前,雙方皆吃了個大虧。

此後齷齪不斷,多有摩擦,琰武帝也看中了候莫陳庚的能力,處處維護,如此一來,仇怨越積越深,直至鐵網山之變,雙方勳貴皆有下場,雖然在關鍵時刻小榮國公和賈代化出手,但也徹底惱了琰武帝,一聲令下,候莫陳庚將滿城勳貴殺得血流成河。

這兩次之後,不論是舊勳還是新貴,都將侯莫陳庚視為仇敵,可此時的他無論是官職還是聲望,都不是這幫日暮西山的傢伙們能夠碰瓷的,只能默不吭聲。

文雍帝即位,只得了政權卻不得兵權,明面上是琰武帝貪戀權力,實際上卻是二人聯手,欲要整合軍隊。

大衍開國百四十年,征戰不休,太祖橫掃八荒,四王八公十二侯只是大頭,林林總總還有一堆勳貴,太宗剿滅女真,又是封下不少勳爵,琰武帝討伐草原,又是造就一大批勳爵。

加之大衍軍制承襲前明,設立衛所,本意是為了避免出現唐之藩鎮的情形,可初期還可保留不俗的戰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所的存在使得領兵將領更容易吃空餉、喝兵血,偏偏這些將領都算是有功之臣,牽連甚廣,觸一發而動全身。

琰武帝在位晚期就有意軍改,故而幾次巡遊,為的便是查探各地衛所的情況,結果,觸底反彈,培養多年的太子反叛,十一個兒子被殺。

白髮人送黑髮人,無疑是人間悲劇,琰武帝一朝垮下,將皇位傳給文雍帝后,久居長樂宮內,但他是一代雄主,將身體養好後,再次探出了爪牙。

琰武帝故意接見舊勳,好生安撫,將侯莫陳庚調往崇侯關,數次下旨訓斥文雍帝,毫不客氣的插手朝政,最過分的一次,將文雍帝提拔上來的潛邸之臣個個黜落,不是扔去犄角旮旯,就是閒置在家。

雙日同天,二聖臨朝,這樣的局面讓舊勳們驚喜不已,迅速靠攏在琰武帝身邊,新貴們不甘示弱,向著文雍帝聚攏,雙方都以為自己押對了寶。

如無意外,幾年後舊勳會被清剿,新貴也難以逃脫,且不論勝者,最起碼敗者已經出現——皇帝,他們以身作局,殺死了極有可能忠於他們的一條臂膀,自此文武失衡,王朝只有逐漸沒落,而後世人提及,只會說昏君無道。

所以兩個皇帝都在猶豫,殺還是不殺,恰逢劉毅崛起,與舊勳搭上了線,又被雍國公這樣一個超然物外的存在收作弟子,那麼他將會成為棋局走向的關鍵。

“師父,我將會是下一個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