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挫折後選擇了放棄,轉而去從事其他行業;有的人則降低了自己的求職標準,先進入一家不太理想的單位積累經驗。林逸聽著他們的故事,心中五味雜陳,但他始終堅信自己能夠在國內的心理學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又一次的面試中,林逸遇到了一位特別犀利的面試官。面試官毫不留情地指出,林逸雖然在海外取得了博士學位,但國內的心理學發展有其獨特的背景和需求,他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可能並不完全適用。而且,國內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相對複雜,他質疑林逸是否具備足夠的應對能力。林逸深吸一口氣,冷靜地回答道:“我承認我在國內的工作經驗有限,但我在海外的學習經歷培養了我強大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我回國就是為了將所學與國內實際相結合,為國內的心理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願意從基層做起,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儘管林逸的回答誠懇而堅定,但這次面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回到家後,林逸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他開始質疑自己當初回國的決定是否過於衝動,是否應該留在英國繼續發展。看著房間裡堆滿的心理學書籍和資料,他感到無比的迷茫和困惑。

然而,就在他幾乎要被挫折打倒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在英國求學時所經歷的種種困難和挑戰。那些日夜埋頭苦讀的時光,那些為了完成實驗和論文而付出的努力,都讓他明白,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想起了自己回國的初衷,是為了用自己的所學幫助更多的人,為國內的心理學事業添磚加瓦。

“我不能就這樣放棄!”林逸對自己說。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遞簡歷,參加面試。

這一次,他不再僅僅關注那些知名的大機構和高校,也開始考慮一些新興的創業公司和小型研究團隊。他相信,只要有機會能夠實踐和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無論平臺大小,都能夠積累經驗,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一次小型創業公司的面試中,林逸遇到了一位富有遠見的老闆。老闆對林逸的海外經歷和專業知識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對他願意從基層做起、踏實肯幹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這家公司剛剛起步,資源和條件相對有限,但林逸看到了老闆的決心和公司的發展潛力,決定加入這個團隊。

進入公司後,林逸面臨著諸多挑戰。工作環境簡陋,團隊成員經驗不足,專案資源緊張。但他沒有抱怨,而是憑藉著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積極的態度,迅速融入團隊,承擔起重要的工作任務。

他主動與同事們交流合作,分享自己在海外學到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同時也虛心向他們請教國內市場的特點和需求。在專案推進過程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資料收集困難、客戶需求變更等。但每次遇到問題,他都把它當作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在一個重要專案中,林逸所在的團隊需要為一家企業提供員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由於企業對服務效果有著很高的期望,壓力巨大。林逸與團隊成員一起深入企業調研,瞭解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狀態。在方案設計階段,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結合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員工的牴觸和不配合。林逸沒有退縮,他主動與員工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顧慮,不斷調整方案,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專案,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

透過這次專案的成功,林逸在公司裡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也讓他對自己在國內的發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林逸的工作也越來越順利。他逐漸在國內的心理學領域嶄露頭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

但林逸並沒有滿足於此,他依然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和進取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