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解縉回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事。”
解縉聽後,並不惱怒,而是上前拱手行禮。眾人見狀,面露尷尬。解縉微笑著說:“諸位公子,莫要小瞧這婚嫁之事。世間男女相愛乃是天性,彩禮過高致使有情人難成眷屬,實乃違背天理人情。況且國之根基在於民,民若不安,諸位的富貴又豈能長久?”
眾公子聽後,面面相覷,自覺理虧。此後,他們不僅不再牴觸,反而主動協助官府宣揚正確婚嫁觀念。隨著時間推移,高彩禮之風徹底平息,解縉之名也在民間廣為傳頌,成為一段佳話,而朱雄英的統治也更加穩固,百姓安居樂業,整個王朝呈現一片繁榮昌盛之象。幾年後,周邊小國聽聞大明此等仁政,驚歎不已。有一小國,其國內同樣深受高額聘禮困擾,國民苦不堪言。國王聽聞大明治理有方,特派遣使者前來學習經驗。
朱元璋熱情接待了使者,讓解縉將整套治理方案詳細告知。使者回國後,依樣施行。起初,國中貴族極力反對,認為這是破壞傳統習俗。但國王堅決支援,如同朱雄英那般雷厲風行推行政策。
,!
解縉不時寫信給該國負責此事的臣子給予指導建議。不久後,那小國也成功扭轉了不良風氣,百姓歡天喜地。
此事傳回大明,朱元璋龍顏大悅,賞賜解縉眾多財物。解縉卻將大部分財物分給了窮苦百姓。他深知,這一切的成果離不開百姓的支援配合。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漸漸察覺到了一絲異樣。他發現大臣們在處理政務時,開始有意無意地忽略他的意見和指示。曾經對他言聽計從的臣子們,如今似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盤算。
朱元璋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憂慮。他深知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必須得到維護,否則朝廷的秩序將難以維持。於是,他開始暗中觀察大臣們的舉動,試圖找出其中的端倪。
在一次朝會上,朱元璋故意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決策,想看看大臣們的反應。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大臣們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積極地討論和發表意見,而是沉默不語,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決定採取行動,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他開始頻繁地召見大臣,與他們單獨談話,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解縉作為朱元璋的親信,自然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他深知朱元璋的憂慮,於是主動向朱元璋進言,建議他加強對大臣們的監督和管理,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威信。
朱元璋聽取了解縉的建議,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他加強了對朝廷的掌控,對那些不服從命令的大臣進行了嚴厲的懲處。同時,他也更加註重自身的言行舉止,以展現出皇帝的威嚴和決斷力。
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大臣們逐漸意識到了他的決心和權威。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不敢再輕易忽視朱元璋的意見。而解縉則繼續為明朝的發展盡心盡力,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成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穿越大明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