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運河(第2/2頁)
章節報錯
緊揮退宮女宦官,只剩一家三口。
“兒臣吃飽穿暖,何來苦吃?一別兩年,未能在父皇母后膝下盡孝,是兒臣不孝。”再怎麼成熟,終究也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
僅憑這些話,李躍就老懷大慰。
兩漢魏晉以孝治天下,雖然弊病頗多,出了不少沽名釣譽之輩,但一個人若連父母都不孝順,則肯定不是什麼善類。
“儉兒長大了,長大了!”崔言思又哭又笑。
“都這麼多年了,還這脾性,年輕人就應該出去多走走看看,不然一天到晚呆在宮中,豈不是成了金絲雀?朕的兒子當是雄鷹、當是猛虎!”李躍拍拍李儉肩膀。
兩年時間不見,豁然長高了許多,也更壯實了。
“父皇所言甚是,兒臣此番在叔父麾下,受益匪淺。”李儉從懷中掏出一份摺子。
李躍開啟,掃了一眼,皆是兩年的心得。
有治國,有治民,有種田,也有行軍打仗……
洋洋灑灑,有兩三千言之多。
其中一些建議頗為中肯,比如提高退役傷殘將士待遇,比如修建長安至姑臧的官道、驛站。
還有一條佔據頗多篇幅,利用渭水,建立一條從洛陽至隴右的水道,將洛水、黃河、渭水勾連起來,加強洛陽與關中、隴右,以及涼州的聯絡。
春秋時晉國大旱,秦穆公調集船隊浩浩蕩蕩從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河幾百裡水路,向東穿越大河,逆汾河北上。
從秦到晉,泛於三河水道上的船舶相繼,迤邐千里,這次空前的水路輸糧食,《左傳》稱為“泛舟之役”。
能送到河東,就能送到洛陽。
這時代水運的運力比陸運強十餘倍,成本卻低五六倍。
“這是你自己想的?”李躍眼神一亮。
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
歷史上從不缺會帶兵打仗的帝王,一個皇帝的首要職責從來不是打仗。
所以李躍將治國能力放在首位。
“非兒臣一人所思所想,叔父亦有諸多啟發。”李儉沒有貪功。
“大善!”
一部華夏史,其實就是就是一部運河史。
秦始皇開鄭國渠,漢武帝開漕渠。
曹操在河北開鑿運河,最終擊敗袁氏。
鄧艾在中原修運河,將中原與淮南聯絡起來。
十六國南北朝後,隋文帝便派宇文愷開鑿了廣通渠,隋煬帝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引黃河水,向北連線涿郡,向南連線淮水和長江,橫跨帝國南北,為唐朝的強盛奠定基礎。
這份奏摺含金量極高,其實水道都是現成的,只需要稍微疏浚一番就能用,不必如隋煬帝一般耗費國力。
而且馬上要對西域用兵,如果戰事不順,這條水道意義重大。
(本章完)